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李超民

  1、內鏡下治療的適應症:

  (1)各種大小的有蒂息肉及腺瘤。

  (2)直徑小於2cm的無蒂息肉及腺瘤。

  (3)消化道散在性、多發性息肉。

  2、內鏡下治療的禁忌症:

  (1)有消化內鏡檢查禁忌症者。

  (2)直徑大於2cm的無蒂息肉及腺瘤者?

  (3)息肉形態經病理檢查症實有惡變者。

  (4)多發性息肉閏密集分佈於某一區域者。

3、內鏡下治療的方法選擇:

(活檢鉗除,熱活檢鉗除,區域性注射硬化劑,微波凝固,氬氣刀,皮圈套扎,高頻電切,EMR,多項綜合)。

  4、術前相關準備:

  ①術前討論:對粗蒂巨大息肉,EMR,無蒂廣基息肉,特殊部位如食管中段息肉,十二指腸降部息肉,結腸的肝脾曲息肉等風險較高的難度較大的息肉切除治療,術前須由科主任組織術前討論。討論前要詳詢病史、體查、診療目的及要求、有關化驗檢查如血常規則,凝血四項,組織學檢查或影像檢查資料。討論的主要內容為:治療的適應症及禁忌症、治療方式、風險及療效估計、手術人員的組成等。對重大、疑難手術須制定預手術方案。

  ②告知:簽署內鏡診療知情同意書。要告知當今消化道息肉治療的方法及其比較;要特別告知息肉治療可能產生的併發症(主要是出血,穿孔,一次不能徹底根除需多次內鏡下治療,復發,術前相關症狀有些不是息肉引起的不可能消除甚至會因內鏡治療後短期加重,治療費用等)。

  ③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如備血,相關檢查,甚至外科手術準備。

  5、術中質量控制

  (一)明確主要手術者與助手(1~2名)的分工與職責,互相配合,各盡其職。

  (二)嚴格按醫療常規進行操作,不斷提高操作技能,儘可能以減少併發症。如術中如發生"意外"情況,應迅速請上級醫師及科主任到場指導,協助處理。

  (三)治療結束後,檢查治療效果以及有否出血、穿孔等併發症。

  (四)對高危人群,做心電圖、脈搏、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監護。

6、術後書寫規範的內鏡報告:

嚴密觀察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併發症。作病理檢查者,須見到病理報告後再出院。

  一、操作技能

  (一)無蒂息肉

  1、直徑小於0、5cm可用微波,氬氣刀或熱活檢鉗灼除或為了得到病理診斷最好先活檢後再電凝灼除或微波治療。

  2、直徑小於2cm息肉:圈套套住息肉基底稍上方是切除息肉的最佳部位,輕輕關閉圈套襻後稍收緊、輕微向腔內提起,使基底形成有“蒂”時通電,先電凝後電切(電凝、電切交替應用3-4秒/次)或使用混合電流,注意電凝不能過度,以免引起胃腸穿孔。保險起見可先於基部注射生理鹽水使之基部形成一亞蒂,再電切。也可套扎治療。

  3、直徑大於3cm的無蒂息肉內鏡下切除易引起出血及穿孔,屬於相對禁忌症,近年來由於方法的改良也可在內鏡下切除,一般做EMR。但仍需做好外科手術準備,並向家屬說明其危險性,一旦出現嚴重併發症即行外科手術處理。

  (二)有蒂息肉

1、長蒂息肉一般圈套位置選擇在蒂的中央,使殘蒂保留一定長度,提起息肉使之懸在腸腔內,息肉切除端不能接觸對側或旁邊腸壁,以免引起腸壁損傷。長蒂大部分為正常腸粘膜,由於息肉自身重力作用及腸蠕動的牽拉而形成,並非息肉組織,息肉摘除後的殘蒂將在3--5日內恢復平坦,保留適當長度的蒂將有助於減少併發症,如穿孔、出血。

  2、短蒂息肉圈套應套在靠近息肉頸部後再收緊,一旦收緊即應通電進行凝切。

  3、粗蒂息肉及細蒂息肉在圈套收緊時應掌握合適的力度,並注意通電時間。細蒂者收緊時稍遇阻力即應通電凝固,避免機械切割造成出血,一般使用凝固電流即可。粗蒂息肉一般有較粗的血管位於蒂中央供應瘤體。

  二、併發症防治

  (一)出血

  根據出血發生的時間可分為即刻出血及遲發出血。即刻出血是指術中或息肉脫落後,內鏡下即可見到的殘端出血、若在息肉摘除後24小時內出血稱為早期出血,其發生原因與即刻出血相同。遲發性出血是指息肉摘除後24小時後發生,常於術後3--7天,最長者可達2周,原因為殘端焦痂脫落時形成潰瘍而出血。

  1、即刻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1)機械切割術者與助手配合為默契。致使未能電即收緊圈套用力過度造成。

  (2)電流型別或功率不當過多使用電切電流因凝固不夠而造成即刻出血。電流功率過小或過大均可造成凝固不足而出血,前者實同機械切割,後者則因為尚未起到凝固作用即已很快切割下息肉造成。

  為防止上述原因的發生,主要是需要術者與助手配合默契,必要時可由術者一人掌握收緊圈套及控制電流,圈套收緊時要緩慢,用力要適度。高頻電流選擇大小要合適,術中應電凝與電切交替,一般細蒂息肉僅用電凝即可。術中應電凝充分後再行電切或採用混合電流。尤其是粗蒂息肉或無蒂息肉,中心有較粗血管,切割時要充分凝固後再電切,如此反覆直到息肉脫落。

  2、遲發性出血原因及防治

  (1)電流功率小,電凝時間過長造成電凝過度,殘端潰瘍過大過深。

  (2)全身性疾病,如動脈硬化或凝血功能障礙者,焦痂脫落後血管內血栓形成不全。

  (3)術後體力活動過多,大便乾結,進食粗糙食物使焦痂過早脫落,損傷創面而出血。

  (二)穿孔

  穿孔可發生在術中或術後數天,常見原因有:

  1、粗蒂或無蒂息肉圈套切割時距腸壁太近。

  2、通電時未將息肉向腔內輕輕提起形成帶蒂狀假蒂。

  3、操作時視野不清誤將正常粘膜圈入,圈套鋼絲通電時與周圍腸壁接觸或通電時胃腸蠕動正常粘膜接觸鋼絲。

  4、圈套鋼絲通電時未收緊或電流弱,致通電時間過長,使殘端燒傷過深。

  穿孔所造成的後果是嚴重的,應儘早發現並妥善處理。為防止消化道穿孔,除在術中注意視野清晰,電流大小,圈套位置外,還需在術後密切觀察,特別是術後3天。

  三、術後處理

  1、食管息肉術後應禁食24小時,流質飲食3天以上,胃腸息肉術後依情況可禁食12-24小時,少渣飲食3天。

  2、術後臥床休息2-3天,避免重體力勞動1、2周。

  3、術後用藥:上消化道息肉摘除按消化性潰瘍用藥2周(抑酸+粘膜保護劑),下消道保持大便通暢,服用緩瀉劑、粘膜保護劑及抗生素;依情況均可酌情應用止血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