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臟外科中心 副主任醫師 劉勝中

  心臟瓣膜疾病是我國的常見病及多發病,其中因風溼性心臟瓣膜疾病而接受住院手術治療的患者約佔我國心臟外科患者人群的30%。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在過去、現在及可預料的將來一定時期內仍然是心臟瓣膜疾病患者所需要接受的主要治療手段。
  目前國內臨床所治療的心臟瓣膜疾病患者仍然是以青中年為主,因此置入的人工心臟瓣膜絕大多數為機械瓣膜。為了防止血栓形成及可能的血栓栓塞併發症,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後的患者均需要終身抗凝治療。而對於生物瓣膜置換術後的患者也需要至少3-6個月的抗凝。
  抗凝藥物的選擇香豆素類藥物(華法林)抗血小板類藥物(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肝素 /低分子肝素凝血酶抑制劑(西米拉坦)華法林被應用於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後患者的抗凝治療已超過60年,其安全、有效,已經得到臨床醫生的一致認同。
  華法林的作用機制華法林是VIT-K拮抗劑,通過抑制肝臟環氧化還原酶使無活性的氧化型VIT-K無法還原成有活性的還原型VIT-K。阻礙VIT-K依賴的凝血因子II、VII、IX、X啟用,從而產生抗凝作用。
  華法林的藥代動力學華法林在血漿中與白蛋白結合,半衰期36-42h,生物利用度100%。
  代謝:主要經肝臟P450代謝,只有<2%以原型排洩到尿中,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無需調整劑量。

  60歲的老年人對華法林的抗凝反應比(PT/INR)表現的要強,應適當減量。
  華法林的劑量反應關係變異很大,受很多因素影響(如基因、藥物、飲食、疾病狀態等)。
  華法林的藥效動力學華法林的抗凝作用需要等到體內原有的VIT-K依賴的凝血因子( II、VII、IX、X )耗竭後才能出現。華法林口服後24h內發生抗凝作用,72-96h達峰值。停藥後,隨著新的有活性的凝血因子的合成,凝血功能逐漸恢復正常狀態。
  華法林給藥方案通常在術後第一天或第二天給藥。
  飽和量給藥法:5mg/天×3天,測INR,改維持量。
  維持量給藥法:2.5mg/天×3天,測INR,調整用量。
  華法林抗凝監測及標準P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是抗凝治療最常用的監測指標,它能反映四種VIT-K依賴凝血因子的減少,但是因試劑、方法、技術等因素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其準確信。
  PTR( Prothrombin Time Ratio)凝血酶原時間比值=患者PT值/正常對照PT值。
  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 ratio) 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標準模型在1982年被採用,其計算公式為:INR=(PTR)ISI=(患者PT值/正常對照PT值)ISIISI:國際敏感度指數( 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標定凝血激酶試劑活性INR可以削除試劑活性不穩定的影響因素,是目前首選的監測指標。

  瓣膜置換術後抗凝強度抗凝強度目標值:1.8-2.5生物瓣抗凝強度目標值:1.5-2.0機械瓣:
  主動脈瓣置換目標值:1.8-2.3二尖瓣置換目標值:1.8-2.5三尖瓣置換目標值:2.0-2.5雙瓣置換目標值:1.8-2.5目前國內尚無統一的抗凝強度標準,不同的醫院可能採用不同的抗凝標準,但趨勢是採用低強度抗凝。
  INR檢查頻率一般開始服用華法林後2-3天應查INR,每2-3天監測一次。
  待抗凝強度控制在上述標準內並穩定後可改為每週監測一次。
  一月後可改為每月一次。
  半年後可改為每2-3個月一次。
  由於受飲食、藥物、酒精、順應性差等因素影響,華法林劑量反應有時會很大,故患者應該定期隨訪,且間隔時間不宜過長。
  藥物的影響――抗凝作用增強華法林的血漿蛋白結合率很高,與其它血漿蛋白結合的藥物合用時,競爭結合使非結合型的華法林的濃度增高。如水合氯醛等。華法林經肝藥酶代謝滅活,與肝藥酶抑制劑合用時,如胺碘酮、甲硝唑、西米替丁、奧美拉唑等。
  藥物的影響――抗凝作用減弱華法林經肝藥酶代謝滅活,與肝藥酶誘導劑合用時,如巴比妥類、利福平等。與增強抗凝血因子合成的藥物合用時,如VIT-K、雌激素、口服避孕藥等,或影響VIT-K吸收的藥物,如考來烯胺等。
  食物對抗凝的影響食物中VIT-K攝入和吸收影響華法林的療效,導致抗凝作用減弱。全身情況好轉,肝功能恢復後常需增加藥量,特別是經常吃富含VIT-K的食物,例如:花菜、波菜、胡蘿蔔、蛋黃、豬肝等。而另一些食物會減增強華法林的抗凝作用,例如:大蒜、芒果、葡萄柚等。但在抗凝劑量調整階段以後,正常生活習慣中,飲食對抗凝的影響並不重要。
  策略:口服華法林的患者不用改變飲食習慣,但應避免酗酒或長期單調地吃一種富含VIT-K的食物。
  疾病對抗凝的影響膽道阻塞、急性病毒性肝炎、甲亢、感染高熱等疾病可使VIT-K的吸收減少,增強華法林的抗凝作用。
  腹瀉、嘔吐可影響藥物吸收,減弱華法林的抗凝作用。
  充血性心衰時,肝臟合成VIT-K依賴凝血因子減少,對口服抗凝劑的敏感性也提高,應減少劑量。
  心肌梗塞及肺栓塞病人對口服抗凝劑的耐受力低,凝血酶原時間也可很快延長。
  地域及種族的影響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病人華法林的維持劑量差異很大。大陸華人的日維持劑量為(2.5±0.6)mg,與香港(2.0-3.0)mg和伊朗(3.8±1.0)mg的維持量相近,明顯低於南非(4.0-6.0)mg和北美(平均8.78mg)。
  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不清楚,可能與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病人的飲食結構、機體代謝機能差異等有關。
  年齡的影響研究表明在治療範圍內,性別和體重與華法林服用劑量及PT/INR無明顯相關。不同年齡組華法林服用劑量差別有顯著意義(P<0.05),35歲以下病人所需華法林劑量約為75歲以上病人的1倍。老年人所需華法林劑量比青年人低。其原因可能與肝臟代謝及合成機能隨年齡增長而減退有關,且不排除凝血因子或酶活性變化等因素的影響。
  抗凝過度的表現早期可有面板瘀斑、紫癜、牙齦出血、鼻衄、傷口出血經久不愈、月經過多等。出血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特別是泌尿和消化道。腸壁血腫可致亞急性腸梗阻,也見於硬膜下和顱內。任何穿刺均可引起血腫,嚴重時區域性壓迫症狀明顯,不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腹瀉、瘙癢性皮疹、過敏反應和面板壞死。大量口服甚至有雙側乳房壞死、微血管病或溶血性貧血以及大範圍面板壞疽等報道;一次量過大時尤其危險。
  抗凝過度如何處理INR>4危險性增加, INR>5危險性急劇增加2001年美國心胸外科:
  INR<5,臨床無明顯出血,不需要快速逆轉INR,可減量或停服一次,並從小劑量開始應用,直到達標。
  INR5-9病人中,無出血及高危出血傾向,可停1-2次,達標後小劑量開始服藥,如病人出血危險性高,可停一次,同時口服VIT-K1(1-2.5mg),不能口服者,靜注0.5-1mg。
  INR>9,臨床上無明顯出血,口服VIT-K1 3-5mg;有嚴重出血或INR>20時,可靜注10mg,同時考慮輸注新鮮血漿和凝血酶原濃縮物。
  出現威脅生命的出血,除靜注10mgVIT-K1,用凝血酶原濃縮物替代治療。
  國內的情況與美國有一定的差異,需專科醫師根據患者實際做出相應的決定。
  靜注起效快,但應注意過敏反應,皮下注射療效不可預期。口服方便安全,療效明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