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換瓣抗凝的人群
1、生物瓣置換術者需要6個月左右的短期抗凝;
2、機械瓣置換術者必須終生抗凝。
二、抗凝藥物的種類
當前瓣膜置換術後使用的抗凝藥物主要有四類:
1、香豆素類藥:華法林;
2、抗血小板類藥:潘生丁、阿司匹林等;
3、肝素/低分子肝素;
4、凝血酶抑制劑:西米拉坦。
目前公認人工瓣膜置換術後抗凝藥物首選華法林。
三、華法林的藥理作用
華法林為維生素K拮抗劑,通過妨礙維生素K參與的Ⅱ、Ⅶ、Ⅸ、Ⅹ四種凝血因子合成發揮抗凝作用。華法林口服後36-48h起效,而完全發揮抗凝作用需要72-96h。一次給藥抗凝作用可維持3-4d,停藥後,隨著新的有活性的凝血因子合成,凝血功能也需經多日漸漸恢復。
四、華法林的給藥方法
華法林給藥有維持量給藥法和飽和量給藥法兩種。其中前者應用最廣,適用於不需要緊急抗凝的病人,為術後1-2天引流量明顯減少或拔除引流管後口服華法林抗凝,開始每天用小劑量(2.5-3mg),2-3天后根據檢驗結果調整用藥量,一般7-14天后可達到穩定抗凝效果。
五、抗凝監測及標準
凝血酶原時間(PT)是華法林抗凝最常用的監測方法,但PT檢驗過程中影響因素較多,必要時應重複多次檢測。1982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用國際敏感指數(ISI)來校正PT值,所得結果稱國際標準比率(INR),1985年,國際血栓抗凝協會和國際血液標準協會聯合要求PT出報告必須同時出具INR結果。目前國內多數學者認為國人的抗凝標準要較歐美人為低。機械瓣替換術後抗凝治療的PTR/INR宜控制在1.5-3.0之間。
六、影響抗凝效果的因素及處理策略
1、藥物的影響
(1)增強作用:酒精、保泰鬆、水合氯醛、利尿酸、別嘌呤醇、西咪替丁、類固醇(甾類化合物)、消炎痛、奎尼丁、水楊酸鹽、甲狀腺素、滅滴靈、氯黴素、磺胺、甲硝唑、利尿酸、胺碘酮 奧美拉唑 對乙醯氨基酚、肝素、高血糖素等;
(2)減低作用:維生素K、安眠藥、雌激素、口服避孕藥、利福平、灰黃素等。
2、飲食的影響
病人術後的飲食可干擾香豆素藥的抗凝作用,但並非直接,一般干擾很小。術後早期,全身情況好轉,肝功恢復正常後,胃納增加一個階段後常應增加服藥量,特別是經常吃菠菜、青菜、蕃茄、菜花、鮮豌豆等蔬菜量較大,或經常吃較多肉食如豬肝,或水果等,因這些副食晶中含維生素K較多,可使凝血酶原時間減短。但在抗凝劑量調整階段以後,正常飲食和生活習慣中,飲食對抗凝的影響並不重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