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道下裂是男性常見先天性畸形,手術治療方式較複雜,不同病例的處理和術後恢復情況並不相同,此宣傳材料僅涉及大致的一般情況,如有特殊情況應向主管醫生和護士諮詢。
2、尿道下裂術後通常需留置尿管,尿管的作用包括引流尿液和作為新成形尿道的支架(支撐管),尿管應持續或間斷引流出尿液,如尿袋長時間未見尿液增加,患者下腹脹,應找醫護人員檢查。留置尿管期間患者應臥床,不應過多活動,以免干擾新成形尿道的癒合。陪護人員應注意保持尿管原有位置,不要使固定的尿管鬆脫,牽拉,折角,扭曲等,否則會導致疼痛,影響癒合,妨礙引流。
3、尿袋下方應避免接觸地面以防汙染,尿袋裝滿需倒空時應留少量尿液在袋內,以免過多空氣進入尿袋並經管道上行,影響尿液引流。
4、患兒臥床期間腸道活動減弱,易發生便祕,排便用力時尿液常經尿道口溢位(通常不需特殊處理)。住院期間應注意防止便祕,可在手術前訓練患兒臥床排便,術後恢復飲食時應增加食物中的纖維成分(如蔬菜,香蕉,紅薯等),也可給予蜂蜜等潤腸通便。
5、留置尿管期間,尿管內除正常尿液流出外,還可能出現少量絮狀物和血性物,尤其在患兒較多活動後血性物排出可能比較明顯,一般不需特殊處理,應儘量保持患兒安靜,減少活動。
6、 一般在術後3-7天換藥或拆開敷料暴露傷口並調整尿管,處理過程伴有疼痛,家長可在之前對小兒做一些思想工作和安慰,帶鎮痛泵者也可注意調整用藥時間到換藥前加藥.確定換藥時間後,可提前用艾利克液反覆多次滴浸傷口敷料以便輕鬆取除,減少出血和疼痛。
7、根據病情需要,多數在術後7-11天拔除尿管後出院或帶短管出院.拔管或退管後應儘早飲水排尿,觀察排尿時有無排尿困難,費力,排尿時間明顯延長,尿線細,排尿疼痛,尿頻,尿急,尿瘻等情況。特別注意瘻口較小時尿液自瘻口滴,淌或冒水珠.有時由於尿道口處可吸收線存在,尿道口排出的尿可分兩股或幾股排出,為正常現象,待後期線頭脫落後多可自行改善。年齡較小的患兒由於拔尿管後初期疼痛,不願排尿,應耐心誘導,催促其自解小便.有時拔管後尿道口部少量分泌物或血液凝幹成為痂殼阻塞尿道口,妨礙尿液排出,出現排尿困難,應請醫生處理移除阻塞物,或及早盆浴泡軟後利於排尿.如阻塞物持續存在,會增加尿瘻發生機會或加重已經存在的尿瘻。
8、關於帶管排尿:某些病例可能在術後3-7天將尿管退出膀胱,尿道內留置短管排尿,並帶管出院,帶管排尿可減少尿瘻和尿道狹窄的危險,帶管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便和痛苦,多數病例能夠承受,但部分年齡較小的小兒可能因帶管排尿而哭鬧較多。應注意這類病例排尿時要用手扶持尿管前端,以免尿液衝擊尿管引起固定線牽拉,加重疼痛,更要避免尿流衝擊過猛導致尿管脫出.如尿管固定不穩,固定線脫落,應及早找醫生處理,以免尿管過早脫落達不到治療目的,以及尿管向後方進入後尿道和膀胱,取出困難。注意保護尿管並在醫生要求的時間複診取除尿管。
9、術後早期由於區域性加壓包紮,陰莖水腫一般不重,拆除敷料後陰莖腫脹可能明顯加重,尤其是用包皮內板(較嫩的面板部分)覆蓋的部分,取除包紮物後區域性出現黃色分泌物(有時呈膿樣)和痂殼或點狀滲血也是較常見的現象,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溫鹽水盆浴後可逐漸消退,腫脹完全消退有時需數月時間。
10、出院後回家應及早開始溫鹽水盆浴.方法: 按2%-5%濃度配製(大約每5斤水加1兩食鹽到每2斤水加1兩鹽,通常是5磅溫水瓶每瓶加鹽1兩),在大盆中以開水衝化食鹽,待水溫降到不致燙到患兒(勿過涼)時可讓小兒坐在盆中,外陰全部浸泡在水面下,每次坐浴15-30分鐘,每天2-3次(早期水腫較明顯可每日3次,後期水腫逐漸消退可每日1-2次),通常至少需盆浴2周,2周後複查視情況確定是否需要停止盆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