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馬豔

  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絕大多數佝僂病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然而,當患兒規範應用維生素D治療效果不好時,我們就需要考慮考慮其他能夠引起佝僂病的原因了。  作者:北京大學國際醫院 陳姣 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是由於鈣磷代謝異常引起骨礦化不全所致,初期可表現為夜驚、多汗、枕凸,隨後逐漸出現骨骼發育方面的問題,比如顱骨軟化、手足鐲、方顱、肋骨。
  在人體中,鈣磷代謝的調節主要依賴於維生素D及PTH的作用。維生素D既可以升高血鈣,又可以升高血磷。皮下儲存的7-脫氫膽固醇受紫外線照射後可轉變為維生素D3,加上我們從食物中攝取的維生素,它們被運載到肝臟被羥化成為25-OH-VD,之後再被輸送到腎臟進行第2次羥化成為活性最強的1,25-(OH)2VD。PTH主要由甲狀旁腺分泌,也可以升高血鈣,卻會降低血磷。
  絕大多數佝僂病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也叫做營養性佝僂病。這類佝僂病多在6月―2歲期間發病,患兒多有日照不足的病史,也沒有規律補充維生素D或者魚肝油,因此出現了維生素D缺乏導致血鈣及血磷的降低,一般會刺激PTH分泌增多,這類寶寶查血會發現血磷和25-OH-VD明顯降低,血鈣正常或稍低。診斷營養性佝僂病最重要的依據是維生素D治療有效,如果治療1月後複查血鈣、血磷、鹼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標都恢復正常。

  1、低血磷抗維生素D佝僂病最常見的抗維生素D佝僂病,多為X連鎖顯性遺傳,女孩患病多於男孩。主要機制為腎小管回吸收磷障礙以及25-OH-VD轉化為1,25-(OH)2VD的部分缺陷,導致尿磷增加,血磷降低,骨質礦化不全。患兒多在1歲-2歲起病,因走路不穩或者下肢彎曲就診,血生化可見鈣正常,磷降低,24小時尿電解質可見磷排出增多,25-OH-VD水平正常,1,25-(OH)2VD水平可降低。懷疑該病的患兒可行腎小管回吸收磷實驗及腸磷負荷實驗,如果腎小管回吸收磷率有2次低於85%則可以診斷,治療主要為補充磷酸鹽及活性維生素D。
  2、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分為兩型,I型是1a-羥化酶缺陷引起1,25-(OH)2VD生成受阻,因此25-OH-VD水平升高,1,25-(OH)2VD水平降低。II型是由於1,25-(OH)2VD受體缺陷導致其不能很好的發揮功能,因此25-OH-VD 及1,25-(OH)2VD水平均偏高。兩種型別患兒均起病早,超過1歲仍不能站立或者不會走路,佝僂病症狀嚴重,可合併無熱驚厥。血生化可見血鈣及血磷均明顯低於正常。I型患兒還可有高氨基酸尿,II型患兒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毛髮稀少。治療主要依靠活性維生素D,其中II型需要加大劑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