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的診治
咳嗽是臨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咳嗽是一種反射性防禦動作,通過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氣道內異物。但是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例如咳嗽可以使呼吸道內感染擴散,劇烈的咳嗽咳導致呼吸道出血,甚至誘發自發性氣胸等。因此如果頻繁的咳嗽影響工作與休息,則為病理狀態。按其病程分為急性咳嗽時間<3周、亞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胸片無明顯病變)。急性咳嗽病因診斷相對容易,常見病因為普通感冒和急性支氣管炎,以止咳化痰對症治療、抗感染為主。
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包括:CVA、UACS[又稱鼻後滴流綜合徵(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EB和GERC,這些病因佔呼吸內科門診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其他病因較少見,但涉及面廣,不僅與呼吸系統疾病有關,還與其他系統的疾病有關。多數慢性咳嗽與感染無關,無需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咳嗽原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時,慎用口服或靜脈糖皮質激素。
(一)UACS/PNDS
1、定義: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後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間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導致以咳嗽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徵被稱為PNDS。由於目前無法明確上呼吸道咳嗽感受器所致,200 6年美國咳嗽診治指南建議用UACS替代PNDS。
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見病因之一,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還常與咽喉部的疾病有關,如變應性或非變應性咽炎、喉炎、咽喉部新生物、慢性扁桃體炎等。
2、臨床表現:(1)症狀:除咳嗽、咳痰外,可表現為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頻繁清嗓、咽後黏液附著、鼻後滴流感。變應性鼻炎表現為鼻癢、打噴嚏、流水樣涕、眼癢等。鼻-鼻竇炎表現為黏液膿性或膿性涕,可有疼痛(面部痛、牙痛、頭痛)、嗅覺障礙等。變應性咽炎以咽癢、陣發性刺激性咳嗽為主要特徵,非變應性咽炎常有咽痛、咽部異物感或燒灼感。喉部炎症、新生物通常伴有聲音嘶啞。(2)體徵:變應性鼻炎的鼻黏膜主要表現為蒼白或水腫,鼻道及鼻腔底可見清涕或黏涕。非變應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現為黏膜肥厚或充血樣改變,部分患者口咽部黏膜可見卵石樣改變或咽後壁附有黏膿性分泌物。(3)輔助檢查:慢性鼻竇炎影像學表現為鼻竇黏膜增厚、鼻竇內出現液平面等。咳嗽具有季節性或提示與接觸特異性的變應原(如花粉、塵蟎)有關時,變應原檢查有助於診斷。
3、診斷:UACS/PNDS涉及鼻、鼻竇、咽、喉等多種基礎疾病,症狀及體徵差異較大 , 且很多無特異性,難以單純通過病史及體格檢查作出明確診斷,針對基礎疾病治療能有效緩解咳嗽時方能明確診斷,並注意有無合併下氣道疾病、GERC等複合病因的情況。
4、治療:依據導致UACS/PNDS的基礎疾病而定。
對於下列病因,治療首選第一代抗組胺劑和減充血劑:(1)非變應性鼻炎;(2)普通感冒。大多數患者在初始治療後數天至兩週內產生療效。變應性鼻炎患者首選鼻腔吸入糖皮質激素和口服抗組胺藥治療。避免或減少接觸變應原有助於減輕變應性鼻炎的症狀。細菌性鼻竇炎多為混合性感染,抗感染是重要治療措施,抗菌譜應覆蓋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及厭氧菌,急性不少於2周,慢性建議酌情延長使用時間。內科治療效果不佳時,建議諮詢專科醫師,必要時可經鼻內鏡手術治療 。
(二)CVA
1、定義:CVA是一種特殊型別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臨床表現,無明顯喘息、氣促 等症狀或體徵,但有氣道高反應性。
2、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刺激性乾咳,通常咳嗽比較劇烈,夜間咳嗽為其重要特徵。感冒、冷空氣、灰塵、油煙等容易誘發或加重咳嗽。
3、診斷:診斷的原則是綜合考慮臨床特點,對常規抗感冒、抗感染治療無效,支氣管激發 試驗或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以及支氣管舒張劑治療可以有效緩解咳嗽症狀。
診斷標準:(1)慢性咳嗽,常伴有明顯的夜間刺激性咳嗽;(2)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 或呼氣峰流速日間變異率>20%,或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3)支氣管舒張劑治療有效。 4、治療:CVA治療原則與支氣管哮喘治療相同。大多數患者吸人小劑量糖皮質激素聯合 支 氣管舒張劑(β2-受體激動劑或氨茶鹼等)即可,或用兩者的複方製劑如布地奈德/福 莫特 羅、氟替卡鬆/沙美持羅,必要時可短期口服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治療時間不少 於8周。有報道抗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CVA有效,但觀察例數較少 。
(三)EB
1、定義:一種以氣道嗜酸粒細胞浸潤為特徵的非哮喘性支氣管炎,氣道高反應性陰性,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對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良好。
2、臨床表現:主要症狀為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惟一的臨床症狀,乾咳或咳少許白色黏液 痰,可在白天或夜間咳嗽。部分患者對油煙、灰塵、異味或冷空氣比較敏感,常為咳嗽的 誘發因素。患者無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肺通氣功能及呼氣峰流速變異率(PEFR)正常無氣道高反應性的證據。
3、診斷:EB臨床表現缺乏特徵性,部分表現類似CVA,體格檢查無異常發現,診斷主要依 靠誘導痰細胞學檢查(附件2)。具體標準如下:(1)慢性咳嗽,多為刺激性乾咳或伴 少量黏痰。(2)X線胸片正常。(3)肺通氣功能正常,氣道高反應性檢測陰性,呼氣峰 流速日間變異率正常。(4)痰細胞學檢查嗜酸粒細胞比例≥2.5%。(5)排除其他嗜酸粒 細胞增多性疾病。(6)口服或吸入糖皮質激素有效。
4、治療:EB對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良好,治療後咳嗽很快消失或明顯減輕。通常採用吸入 糖皮質激素治療,二丙酸倍氯米鬆(每次250~500g)或等效劑量的其他糖皮質激素, 每天2次,持續應用4周以上。初始治療可聯合應用潑尼鬆口服,每天10~20mg,持續 3~5天。
(四)GERC
1、定義:因胃酸和其他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導致以咳嗽為突出表現的臨床綜合徵,屬 於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種特殊型別,是慢性咳嗽的常見原因。發病機制涉及微量誤吸、食管 -支氣管反射、食管運動功能失調、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與氣道神經源性炎症等,目前認為 食管-支氣管反射引起的氣道神經源性炎症起主要作用。除胃酸外,少數患者還與膽汁反流有關。
2 臨床表現:典型反流症狀表現為燒心(胸骨後燒灼感)、反酸、噯氣等。部分胃食管 反流引起的咳嗽伴有典型的反流症狀,但也有不少患者以咳嗽為惟一的表現。咳嗽大多 發生在日間和直立位,乾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進食酸性、油膩食物容易誘發或加重咳嗽。
3、診斷標準:(1)慢性咳嗽,以白天咳嗽為主。(2)24h食管pH值監測Demeester積分 ≥12.70,和(或)SAP≥75%。(3)抗反流治療後咳嗽明顯減輕或消失。但需要注意, 少部分合並或以非酸反流(如膽汁反流)為主的患者,其食管pH值監測結果未必異常,此類患者可通過食管阻抗檢測或膽汁反流監測協助診斷 。
對於沒有食管pH值監測的單位或經濟條件有限的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以下指徵者可考慮 進行診斷性治療。(1)患者有明顯的進食相關的咳嗽,如餐後咳嗽、進食咳嗽等。(2) 患者伴有典型的燒心、反酸等反流症狀。(3)排除CVA、UACS及EB等疾病,或按這些 疾病治療效果不佳。服用標準劑量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20mg,每天2次),治療時間不少於8周。抗反流治療後咳嗽消失或顯著緩解,可以臨床診斷GERC。
4、治療:(1)調整生活方式:體重超重患者應減肥,避免過飽和睡前進食,避免進食酸性、 油膩食物,避免飲用咖啡類飲料及吸菸。(2)制酸藥:常選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 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等)或H2受體拮抗劑(雷尼替丁或其他類似藥物), 以質子泵抑制劑效果為佳。(3)促胃動力藥:如有胃排空障礙者可使用多潘立酮等。單 用制酸劑效果不佳者,加用促胃動力藥可能有效。內科治療時間要求3個月以上,一般需 2~4周方顯療效。對上述治療療效欠佳時,應考慮藥物劑量及療程是否足夠,或是否存 在複合病因。必要時諮詢相關專科醫師共同研究治療方案,少數內科治療失敗的嚴重反流患者,抗反流手術治療可能有效,因術後併發症及復發等問題,應嚴格把握手術指徵。
以下就幾種常見的器質性疾病做簡要介紹:
支氣管哮喘
二、診斷
(一) 診斷標準
1、 反覆發作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多與接觸變應原、冷空氣、物理、化學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運動等有關。
2、 發作時在雙肺可聞及散在或瀰漫性,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相延長。
3、 上述症狀和體徵可經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氣急、胸悶和咳嗽。
5、 臨床表現不典型者(如無明顯喘息或體徵),應至少具備以下 1項試驗陽性:(1)支氣管激發試驗或運動激發試驗陽性;(2)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絕對值≥200 ml;(3)呼氣流量峰值(PEF)日內(或 2周)變異率≥20 %。
符合 1~4條或 4、5條者,可以診斷為哮喘。
儘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過有效的哮喘管理,通常可以實現哮喘控制。成功的哮喘管理目標是:(1)達到並維持症狀的控制;(2)維持正常活動,包括運動能力;(3)維持肺功能水平儘量接近正常;(4)預防哮喘急性加重;(5)避免因哮喘藥物治療導致的不良反應;(6)預防哮喘導致的死亡。
建立醫患之間的合作關係是實現有效的哮喘管理的首要措施。其目的是指導患者自我管理,對治療目標達成共識,制定個體化的書面管理計劃,包括自我監測、對治療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週期性評估、在症狀和(或)PEF 提示哮喘控制水平變化的情況下,針對控制水平及時調整治療以達到並維持哮喘控制。其中對患者進行哮喘教育是最基本的環節。
1、教育內容:(1)通過長期規範治療能夠有效控制哮喘;(2)避免觸發、誘發因素方法;(3)哮喘的本質、發病機制;(4)哮喘長期治療方法;(5)藥物吸入裝置及使用方法;(6)自我監測:如何測定、記錄、解釋哮喘日記內容:症狀評分、應用藥物、PEF,哮喘控制測試(ACT)變化;(7)哮喘先兆、哮喘發作徵象和相應自我處理方法,如何、何時就醫;(8)哮喘防治藥物知識;(9)如何根據自我監測結果判定控制水平,選擇治療;(10)心理因素在哮喘發病中的作用。
2、教育方式:(1)初診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礎教育和啟蒙教育,是醫患合作關係起始的個體化教育,首先應提供患者診斷資訊,瞭解患者對哮喘治療的期望和可實現的程度,並至少進行以上(1)至(6)內容教育,預約複診時間,提供教育材料;(2)隨訪教育和評價:是長期管理方法,隨訪時應回答患者的疑問、評估最初療效。定期評價、糾正吸入技術和監測技術,評價書面管理計劃,理解實施程度,反覆提供更新教育材料;(3)集中教育:定期開辦哮喘學校、學習班、俱樂部、聯誼會進行大課教育和集中答疑;(4)自學教育:通過閱讀報紙、雜誌、文章、看電視節目、聽廣播進行;(5)網路教育:通過中國哮喘聯盟網(www、chinaasthma、net)、全球哮喘防治創議網 GINA(www、ginasthma、org)等或互動多媒體技術傳播防治資訊;(6)互助學習:舉辦患者防治哮喘經驗交流會;(7)定點教育:與社群衛生單位合作,有計劃開展社群、患者、公眾教育;(8)調動全社會各階層力量宣傳普及哮喘防治知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徵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與肺部對香菸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症反應有關。COPD主要累及肺臟,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稱肺外)的不良效應。由於國人COPD大多由慢性支氣管炎所致,所以COPD患者常伴有慢性支氣管炎症狀。
症狀如下:(1)慢性咳嗽:通常為首發症狀。初起咳嗽呈間歇性,早晨較重,以後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間咳嗽並不顯著。少數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雖有明顯氣流受限但無咳嗽症狀。(2)咳痰:咳嗽後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較多;合併感染時痰量增多,常有膿性痰。(3)氣短或呼吸困難:這是COPD的標誌性症狀,是使患者焦慮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僅於勞力時出現,後逐漸加重,以致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感氣短。(4)喘息和胸悶:不是COPD的特異性症狀。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緊悶感通常於勞力後發生,與呼吸費力、肋間肌等容性收縮有關。(5)全身性症狀:在疾病的臨床過程中,特別在較重患者,可能會發生全身性症狀,如體重下降、食慾減退、外周肌肉萎縮和功能障礙、精神抑鬱和(或)焦慮等。合併感染時可咳血痰或咯血。
大部分患者有下列病史特徵:(1)吸菸史:多有長期較大量吸菸史。(2)職業性或環境有害物質接觸史:如較長期粉塵、煙霧、有害顆粒或有害氣體接觸史。(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傾向。(4)發病年齡及好發季節:多於中年以後發病,症狀好發於秋冬寒冷季節,常有反覆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加重史。隨病情進展,急性加重愈漸頻繁。(5)慢性肺原性心臟病史:COPD後期出現低氧血癥和(或)高碳酸血癥,可併發慢性肺原性心臟病和右心衰竭。
肺功能檢查:肺功能檢查是判斷氣流受限的客觀指標,其重複性好,對COPD的診斷、嚴重程度評價、疾病進展、預後及治療反應等均有重要意義。胸部X線檢查:X線檢查對確定肺部併發症及與其他疾病(如肺間質纖維化、肺結核等)鑑別有重要意義。胸部CT檢查:CT檢查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查。但是,在鑑別診斷時CT檢查有益。血氣分析等其他實驗室檢查對對COPD的診斷和治療反應都有一定的意義。
嚴重程度分級
COPD嚴重程度評估需根據患者的症狀、肺功能異常、是否存在合併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確定,其中反映氣流受限程度的FEV1下降有重要參考意義。根據肺功能有COPD嚴重性分為4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嚴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