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ou和Alvernia等將上矢狀竇旁腦膜瘤按照上矢狀竇受累程度分為Ⅵ級,第Ⅵ級為腫瘤完全阻塞上矢狀竇。上矢狀竇在完全或接近閉塞的情況下,由於靜脈迴流受阻,導致腦靜脈壓增高和阻礙腦脊液的重吸收,出現顱內壓(ICP)增高,特別是上矢竇後1/3段的矢旁腦膜瘤。Ashish H.Shah等在2015年12月的《J Neurosurg》在線上報道4例發生高顱壓的後1/3上矢狀竇旁腦膜瘤。
病例1:43歲女性患者,因自發性腦脊液耳漏伴輕度頭痛入院,MRI檢查發現靠近竇匯處有一矢狀竇旁腦膜瘤。耳鼻喉科醫生給予腦脊液耳漏修補治療,術後患者腦脊液漏再次發生。腰穿示ICP明顯增高,達25cmH2O。遂給予腦室腹腔分流術緩解腦脊液漏並降低顱內壓,再行腦膜瘤切除術。術後患者傷口癒合良好,腦脊液耳漏痊癒。
病例1患者術前MRI檢查,左圖為MRI-T1增強像,示矢狀竇後部矢旁腦膜瘤;右圖為MRV造影,示上矢狀竇接近全阻塞(箭頭所指)。
病例2:62歲男性患者,主訴頭痛伴視力障礙1年餘,MRI檢查發現枕部巨大腦膜瘤,腫瘤嚴重侵犯上矢狀竇後部。給予患者枕部開顱腫瘤切除術,手術順利,術中無併發症。但術後出現腦脊液切口漏,遂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術,檢測ICP高達20cmH2O。由於ICP持續較高,於是改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術後患者傷口癒合,視力狀況逐漸改善。
病例2患者MRI檢查,左圖為MRI水平位T1增強像,右圖為MRI冠狀位增強掃描像,示上矢狀竇後部大小為4.5cm×3.5cm腦膜瘤。
病例3:43歲男性患者,因突發劇烈頭痛伴左側同向偏盲1周入院。影像學資料示右枕部矢旁鐮旁腦膜瘤,上矢狀竇後部被腫瘤阻塞,給予患者右枕部開顱腫瘤切除,術後切口裂開,並有腦脊液漏。遂給予腰大池腦脊液引流,監測ICP初壓高於20cmH2O。ICP壓力下降後拔除引流管。患者恢復良好,隨訪過程中未見視乳頭水腫。
病例3患者MRI檢查,左圖為MRI矢狀位T1增強像,右圖為MRI水平位增強像,示上矢狀竇後部涉及竇匯的巨大腦膜瘤。
病例4:46歲女性患者,進行性頭痛伴右下肢麻木數週,頭顱MRI示左頂葉後部上矢狀竇旁腦膜瘤。術前腰穿測壓為28cmH2O,遂放置腰大池引流。予以腦膜瘤次全切除術,術後繼續腰大池引流5天,當ICP下降並無腦脊液切口漏時拔除引流管。出院後該患者無併發症。
病例4患者MRI檢查,左圖為MRI矢狀位T1增強像,右圖為MRV,示頂葉2.4cm大小腦膜瘤伴有上矢狀竇狹窄或閉塞。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上矢狀竇後1/3段被腦膜瘤堵塞使腦靜脈迴流受阻,靜脈壓力增高,從而出現假瘤樣徵的顱內壓增高症狀。即使切除腫瘤仍難以降低顱內壓時,腦脊液分流術是必要的,它可以防止假瘤樣徵後出現的一系列併發症,包括切口裂開和腦脊液漏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