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任醫師 劉夕東

  截肢(amputation)是指基於疾病或創傷而需要將部分肢體切除。假肢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截肢觀念的轉變和截肢手術的變革。

  (一)截肢觀念的轉變

  1、截肢不單是破壞性手術,更應視為是一種重建與修復性手術。

  2、截肢不是治療的結束,而是截肢康復的開始。

  3、截肢是為假肢安裝做準備,是傷殘者回歸社會的第一步。

  4、截肢平面主要決定於手術的需要,通過術中的判斷儘可能地保留肢體長度。

  5、殘端形狀以圓柱形為宜,而不是傳統的圓錐形。

  6、康復工作要早期介入。

  (二)現代截肢技術

  傳統假肢裝配,對殘肢長度有很高要求;現代假肢裝配,對截肢平面沒有特別要求,任何構成合理、無壓痛和癒合良好的殘端都可以裝配假肢。

  1、截肢平面上肢以手指切除為最多,前臂截肢、上臂截肢、腕關節離斷、肩關節離斷和肘關節離斷則依次遞減。下肢以足趾切除為最多,其後依次為小腿截肢、大腿截肢、膝關節

  (1)肩部截肢:儘可能保留肱骨頭。
  (2)上臂截肢:又稱為經肱骨截肢(transhumeralamputation,TH)或肘上截肢(above-elbowamputation,AE)。儘量保留長度,原因是上臂假肢的功能取決於殘肢的槓桿力臂長度、肌力和肩關節活動範圍,長殘肢則有利於假肢的懸吊和控制。

  (3)肘離斷截肢:如果可以保留肱骨遠端,肘關節離斷是理想的截肢部位。由於肘關節側方鉸鏈的設計與應用,肘離斷假肢的外觀與功能獲得兼顧;肱骨內外髁有利於假肢的懸吊及控制,且肱骨的旋轉可以直接傳遞到假肢,故不應對肱骨遠端進行裝飾性矯正。
  (4)前臂截肢:又稱為經橈骨截肢(transtadiaamputation,TR)或肘下截肢(below-elbowamputation,BE)。前臂截肢應儘量保留長度,即使是很短的殘肢也要保留。通過前臂近端的截肢,即使保留極短的前臂殘肢,如僅有4~5cm長,也比肘關節離斷或上臂截肢更可取。殘肢越長,槓桿功能越大,旋轉功能保留得越多。當殘肢長度保留80%,殘肢旋轉活動角度為100o;殘肢長度保留55%,殘肢旋轉活動角度僅為60o;殘肢長度保留35%,殘肢旋轉活動角度為0o。前臂遠端呈橢圓形,有利於假肢旋轉功能的發揮。殘肢肌肉保留越多,獲得肌電訊號越容易,更有利於肌電假肢的安裝。

  (5)腕離斷截肢:腕關節離斷的假肢功能要優於前臂截肢,因為它保留了前臂遠端的下尺橈關節,從而使前臂旋轉功能得以完全保留,儘管只有50%的旋前和旋後運動被傳遞到假肢,但是這些運動對患者非常重要,它可以使殘肢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

  (6)部分手截肢:包括腕掌關節離斷、掌骨截肢和指骨截肢。橈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可以被假肢應用,應設法保留;腕掌關節離斷是可以選擇的截肢部位;掌骨截肢和指骨截肢,尤其是拇指截肢,應儘量保留其長度;多手指截肢時儘量保留手的捏和握功能。
  (7)半骨盆截肢:儘量保留髂嵴和坐骨結節,增加假肢的懸吊功能和承重面積。
  (8)髖離斷截肢:儘量保留股骨頭和頸,在小轉子下方截肢,以增加承重面積,提高假肢穩定性和殘肢控制假肢的能力。
  (9)大腿截肢:又稱為經股骨截肢(transfemoralamputation,TF)或膝上截肢(above-kneeamputation,AK)。儘可能保留長度,從坐骨結節下3-5公分處大腿極短殘肢,帶鎖定裝置的矽橡膠內襯套可解決假肢懸吊,效果優於髖離斷截肢。
  (10)膝離斷截肢:膝關節離斷保留了完整的股骨,具有較長的槓桿臂和較大的負重面積。膝離斷假肢是依靠股骨內外髁懸吊,假肢接受腔上緣高度在坐骨結節以下,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基本不受限制,故膝關節離斷的假肢效果優於大腿假肢。由於膝離斷假肢是完全依靠殘端承重,故離斷關節面應避免瘢痕,同時髕骨不保留。
  (11)小腿截肢:又稱為經脛骨截肢(transtibialamputation,TT)或膝下截肢(below-kneeamputation,BK)。對於小腿短殘肢,只要保留髕韌帶的附著部,便能獲得膝關節功能,其假肢效果明顯優於膝關節離斷;由於小腿遠端軟組織少、血運不良,故選擇小腿中段截肢為宜。
  (12)賽姆截肢:賽姆(Syme)截肢是脛腓骨遠端髁上截肢,將內外髁的基底部關節面切除並圓滑處理,再將跖側足跟皮瓣覆蓋在殘端上,皮瓣為雙馬蹄形,由於殘端被完整、良好的足跟面板所覆蓋,具有穩定、耐磨、不易破潰等特點,從而使殘端具有良好的負重能力。
  (13)部分足截肢:包括經趾骨截肢、經跖骨截肢(transmetatarsalamputation)、利斯弗朗截肢(Lisfranc’samputation)、肖帕特截肢(Chopart’samputation)、皮羅果夫截肢(Pirogoff’samputation)等。部分足截肢的原則是儘量地保留足的長度,也就是保留前足槓桿力臂的長度,使之能在在步態週期的站立相末期獲得足夠的後推力。當前足槓桿力臂的長度太短時,將對快步行走、跑和跳躍造成極大地障礙。

  2、面板處理無論哪個水平截肢,殘端都要有良好的面板覆蓋,良好的殘肢面板應有適當的活動性、伸縮力和正常的感覺。傷口癒合所產生的瘢痕,在假肢接受腔的活塞運動中可能會造成殘肢疼痛和面板損傷。外傷性截肢應根據面板存活情況進行處理,不要因為追求常規截肢手術時面板切口的要求而短縮肢體;腫瘤截肢經常採用非典型面板切口和皮瓣。

  (1)上肢截肢:殘肢的前後側皮瓣等長。前臂長殘肢、腕關節離斷時,屈側的面板瓣長於伸側,目的是使瘢痕移向伸側。
  (2)下肢截肢:
  ①小腿截肢,前長後短的魚嘴形皮瓣目前已不再被普遍採用,更多采用的是需要加長的後方皮瓣,其皮瓣帶有腓腸肌,實際上是帶有腓腸肌內外側頭的肌皮瓣,其皮瓣的血運比較豐富,並且給殘肢端提供了更好的軟組織墊;
  ②大腿截肢,皮瓣設計應前長後短,皮瓣切口在側面的交點應超過截斷平面。切開後,筋膜下分離,將皮瓣上翻,或分離出厚25px的股直肌瓣,在與前側皮瓣等長處切斷,隨同皮瓣上翻。
  3、肌肉處理以往截肢是將肌肉於截骨平面切斷,任其回縮,肌肉失去了附著點而產生廢用性萎縮,形成圓錐狀殘端,適合於傳統假肢的裝配。缺點:殘端容易水腫,肌肉萎縮,靜脈迴流障礙和營養障礙,容易造成殘肢疼痛等嚴重的併發症。現在廣泛採用肌肉固定術或/和肌肉成形術,目的是改善肌肉功能和殘端血液迴圈,防止幻肢痛。
  (1)肌肉固定術:肌肉固定術(myodesis)是將肌肉在截骨端遠側至少75px處切斷,形成肌肉瓣,在保持肌肉原有張力情況下,經由骨端部鑽孔,將肌肉瓣與骨相鄰側通過骨孔縫合固定,使肌肉獲得新的附著點,防止肌肉在骨端滑動和繼續回縮。在周圍血管疾患或其它原因缺血的肢體禁作肌肉固定術。
  (2)肌肉成形術:肌肉成形術(myoplastic)是將相對應的肌瓣互相對端縫合,截骨端被完全覆蓋包埋,保持肌肉於正常的生理功能狀態,形成圓柱狀殘肢,可以滿足全面接觸、全面承重假肢接受腔的裝配要求。

  4、神經處理目的是預防神經瘤。方法:

  (1)絲線直接結紮:先用絲線結紮,而後切斷神經。
  (2)絲線神經外膜結紮:將神經外膜縱行切開,把神經束剝離,切斷神經束,而後將神經外膜結紮閉鎖,使神經纖維被包埋在閉鎖的神經外膜管內,以免切斷的神經殘端向外生長而形成神經瘤。

  5、骨骼處理一般骨與骨膜在同一水平切斷,禁止骨膜剝離過多以避免骨端環形壞死。

  (1)大腿截肢:股骨斷端邊緣平、圓,勿殘留破碎的骨膜。
  (2)小腿截肢:脛腓骨斷端邊緣平、圓,應將脛骨斷端前方的骨尖削成小的楔狀面,邊緣平圓。脛腓骨可以等長,或腓骨稍短些。脛腓骨融合可增加殘肢末端承重功能,適用於成人長殘肢,但兒童小腿截肢時禁忌作此手術。

  6、血管處理即使是細小的血管也要完全地止血。

  知識連結

  兒童截肢的特殊性

  截肢平面:兒童比成人更加保守,應儘可能地保留殘肢的長度,特別是關節離斷和鄰近骨骺部位的保留比在這部位以上水平的截肢更可取,而保留關節和關節遠側骨骺的截肢,比關節離斷更可取。例如,一個五歲兒童的大腿中段截肢,由於股骨遠端骨骺被切除,到十四歲時變成了大腿短殘肢;一個五歲兒童小腿截肢的短殘肢,因為小腿近端骨骺的生長,到十四歲時,可能形成一個理想長度的小腿殘肢。

  肌肉處理:採用肌肉成形術。肌肉固定術對骨遠端有損傷,易引起骨端過度生長,導致骨端呈釘尖樣,可能穿破面板,造成感染,故兒童截肢禁作肌肉固定術。

  骨骼處理:採用骨膜骨皮質瓣覆蓋骨端,限制骨端的過度生長。兒童小腿截肢禁作脛腓骨融合術,原因在於腓骨長得比脛骨快,易造成脛內翻畸形或腓骨頭脫位。

  (四)截肢後殘肢處理

  1、保持合理的肢體體位

  截肢後,由於殘端肌力的不平衡,容易導致關節攣縮畸形。關節攣縮發生後,對假肢的安裝與使用帶來不利影響。

  關節攣縮重在預防,最簡單辦法是將殘肢置於功能位。如小腿截肢後將膝關節完全伸直,尤其是坐位時更要注意;大腿截肢後應將髖關節保持伸直位,且不要外展,如條件允許可儘量採取俯臥位休息。

  2、促進殘肢皺縮定型

  為減輕腫脹,促進殘肢皺縮定型,可將殘肢進行加壓包紮,如彈力繃帶包紮、佩戴彈力襪套、石膏硬繃帶包紮等,其中較常用的方法是彈力繃帶包紮。

  (五)截肢後殘肢處理

  1、保持合理的肢體體位截肢後,由於殘端肌力的不平衡,容易導致關節攣縮畸形。關節攣縮發生後,對假肢的安裝與使用帶來不利影響。

  關節攣縮重在預防,最簡單辦法是將殘肢置於功能位。如小腿截肢後將膝關節完全伸直,尤其是坐位時更要注意;大腿截肢後應將髖關節保持伸直位,且不要外展,如條件允許可儘量採取俯臥位休息。

  2、促進殘肢皺縮定型為減輕腫脹,促進殘肢皺縮定型,可將殘肢進行加壓包紮,如彈力繃帶包紮、佩戴彈力襪套、石膏硬繃帶包紮等,其中較常用的方法是彈力繃帶包紮。

  (1)大腿殘肢的繃帶包紮:
  ①從前方腹股溝部開始,完全繞過殘端端,到後方臀大肌溝部,至少往返兩次;
  ②在後方折返後,從內向外纏繞數次,以防向下滑脫;
  ③從殘端尖部向上方8字形纏繞,近鬆遠緊,越到尖部越緊;
  ④為了固定好,可繞過對側髖部上方,在殘端外方交叉;
  ⑤從骨盆斜下的繃帶,至少要兩次,至少覆蓋會陰部,以防裸露部分的突出肌肉;
  ⑥最後繞過腰部結束。
  (2)小腿殘肢的繃帶包紮:
  ①前方從髕骨下方開始,後方到N窩部,至少往返兩次;
  ②從後方折返繃帶,然後從內向外環繞數次,以防繃帶滑脫;
  ③8字形環繞殘端尖部;
  ④用上圖的方式繼續纏繞,最後繞到股骨髁上部分;
  ⑤為了不影響關節活動,髕骨應暴露在外;
  ⑥越靠尖端的越緊,最後在膝上方結束。
  (3)上臂殘肢的繃帶包紮:參照大腿殘肢的包紮。為防止繃帶滑落,包紮時應將繃帶纏繞至對側腋下。
  (4)前臂殘肢的繃帶包紮:參照小腿殘肢的包紮。為避免對肘關節活動的影響,包紮時應將肘關節後方暴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