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科 主任醫師 焦志禮

  傳統中醫學雖然沒有“動脈粥樣硬化”之名。但是,自《內經》《傷寒雜病論》以來,歷代醫家對眩暈、頭痛、痴呆、中風、胸痺、真心痛、水腫、關格、脫疽等病症的病因病機有著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在數千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極其豐富的醫學思想和診治經驗。為現代中醫學深入研究和探討“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思想和醫療技術提供了寶貴資料。

  臨床實踐和病理研究已經證實,上述病症的發生和發展,與“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相關組織臟器的損害有關。在此筆者吸收現代醫學對該病的研究成果,在“生物?人?社?天系統醫學模式”的指導下,運用“人病合一”醫療觀、“病因理證合參”診治觀的理念,繼存傳統中醫特色,結合自己40餘年的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1、“動脈粥樣硬化”防治的現狀

  在“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中,現代醫學採用了先進的醫療裝置和儀器(如動脈造影、彩色多普勒、CT、EGCT、C臂等),極大地提高了“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治水平。先進的醫療裝置和儀器為“動脈粥樣硬化”中、晚期(即缺血期、壞死期、纖維化期)患者的診療提供了可靠保障。然而,先進的醫療裝置無法阻擋該病在我國迅猛增多的局面。

  目前,該病高危人群的預防和早期(即隱匿期)的防治措施極其有限。長期以來,既缺乏敏感而又特異性的早期實驗室診斷方法,其隱匿期又無證候可言。雖然有少數醫療機構運用“血管病變早期檢測技術”解決“動脈粥樣硬化”早期診斷問題,但其價格昂貴,又未得到普及。因此,“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防治問題仍然困繞著中、西醫學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