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副主任醫師 王可新

     1、胃癌病人的手術前營養狀態如何?
  中國大陸的胃癌病人,早期胃癌診斷率低,僅為10%左右。確診為胃癌時,大多數已經是中、晚期,表現為消瘦、食慾下降,有的合併梗阻或者不完全性梗阻,已經不能進食或者只能少量進食。病人處於高消耗、低攝入狀態,通常表現為蛋白質-熱量型營養不良,同時伴貧血、低蛋白血癥、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障礙等。營養不良已使病人的生理功能及器官功能下降,隨後的手術創傷以及可能需要的化療可導致代謝紊亂和機體免疫防禦功能進一步受損,這將使胃癌病人置於繼發感染的危險之中。因此,對於手術前營養不良的胃癌病人,應利用短暫的手術前時間,進行術前營養支援。
  2、 如何利用短暫的手術前時間,對營養不良的胃癌病人進行營養支援?
  營養不良的胃癌病人進行術前營養支援,意義非凡。可以使手術中病人的狀況更加平穩,手術後的恢復更加順利。
  對於尚能進食的病人,給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飲食,同時應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及水溶性和脂溶性維生素,要求食物稀、軟、容易消化,可以每天4~6次進食。商品用腸內營養製劑,具有營養全面、易消化吸收的優點,也明確地標明瞭提供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量,可以選用商品腸內營養製劑,比如安素粉沖服,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

  對於有梗阻已經不能進食的病人,需要醫生採用胃鏡幫助下營養管到十二指腸或者空腸,在營養泵控制下,灌注營養液,同時灌注胰酶製劑可以提高病人對於腸內營養液的耐受程度。可選用含膳食纖維的整蛋白型營養液,具有刺激結腸黏膜增殖、保護腸黏膜屏障作用。也可選用免疫營養液,免疫營養液是在標準營養配方中加入免疫營養物如谷氨醯胺、精氨酸、核苷酸、ω~3脂肪酸等,免疫營養液不但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而且有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
  胃癌病人的術前營養支援,不允許時間過長,在營養支援效果明顯時, 7~10天即可改善營養狀況。儘管術前經歷了一些時間才改善營養狀況,但獲得的結果對病人的生命作用是極其顯著的。
  3、 如何對術前新輔助化療胃癌病人進行營養支援?
  術前新輔助化療胃癌病人都是中、晚期。在新輔助化療開始前,病人已處於高消耗、低攝入狀態,表現為營養不良,同時伴有貧血、低蛋白血癥、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障礙等。在新輔助化療開始後,病人的食慾進一步下降。
  因此,一旦確診胃癌,就應該加強營養支援。給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飲食,要求食物稀、軟、容易消化,可以每天4~6次進食。也可以補充一些商品腸內營養製劑,比如安素粉沖服。機體的營養儲備,是完成新輔助化療的重要保障。如果在新輔助化療過程中,連續7天,攝食量達不到正常需要量的60%,醫生就需要通過靜脈輸液的辦法補充一些營養,以利於順利完成新輔助化療計劃。

  4、如何對轉化性化療的胃癌病人進行營養支援?
  有一些胃癌病人,確診後經過判斷認為不可切除,但經過化療後變為可切除,稱為轉化性化療。轉化性化療讓一些胃癌病人從不可切除轉化為可切除,增加了可切除性。營養支援在轉化性化療的胃癌病人中意義重大。
  一些確診後認為不可切除的重度營養不良的胃癌病人,入院時完全不能進食,營養狀況極差。醫生先以靜脈輸營養液的辦法,使其營養狀況有所改善,立即採取轉化性化療,化療奏效,梗阻症狀有所緩解後,醫生在胃鏡引導下置入鼻腸管 , 在營養泵控制下,逐漸灌注營養液。如果轉化性化療繼續有效,梗阻症狀有時可解除,可恢復口服飲食。病人營養狀況得到徹底改善,為進一步手術治療奠定了基礎 。轉化性化療使腫瘤及其轉移灶縮小,消化道梗阻得到緩解。這樣,在腫瘤縮小、能夠切除的同時,病人的全身狀況也得到改善,使手術得以安全實施。
  5、如何對姑息性化療的胃癌病人進行營養支援?
  姑息性化療是指晚期胃癌不可切除和復發胃癌不可切除的全身化療,目的是延長生存、改善生活質量。在這些病人的化療中,營養支援也發揮重要作用。
  這些病人有的合併梗阻或者不完全性梗阻,已經不能進食或者只能少量進食。對於尚能進一些飲食的病人,給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飲食,口服補充商品用腸內營養製劑。在胃腸道能夠耐受的前提下,儘量能多口服補充。如果在姑息性化療過程中,出現梗阻不能進食或者連續7天攝食量達不到正常需要量的60%,醫生就需要通過靜脈輸液的辦法補充營養,以利於繼續姑息性化療。如果姑息性化療已經不能控制腫瘤,反而加劇營養衰竭,就停用化療,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營養支援, 改善病人的全身狀況。
  6、對於終末期胃癌病人,是否給予營養支援?
  對終末期胃癌病人(這些病人極少有希望逆轉和恢復自主進食),雖然不應該因為醫療資源的原因,拒絕對這些病人進行營養支援,但在營養支援實施前,仍應充分考慮營養支援的費用,臨床預期療效,病人及其家屬的期望值。對上述三點進行平衡後,再定。
  7、如何對胃癌手術後病人進行營養支援?
  胃癌病人手術後首選腸內營養支援。利用在術中預置的空腸營養管或留置的鼻空腸營養管,進行早期腸內營養支援。
  胃癌病人手術後早期腸內營養最早可以在術後6小時開始,但多數醫師達成的共識是從術後第24小時~48小時開始。有的醫生在術後第1天起,給予患者5%的葡萄糖250~500 ml,第二天起,使用腸內營養液,後逐漸增加用量,在術後第五天或第六天達到全量腸內營養。我院是從術後第一天起,即通過空腸營養管,採用輸液泵,以20ml/h 開始,勻速泵入腸內營養液,根據病人耐受狀況,每日逐漸提高泵入速度,一般於術後第五天或第六天即可達到全量腸內營養。術後早期腸內營養需要腸外營養(靜脈補充營養)的配合。腸外營養補充腸內營養的不足部分,以滿足病人的營養需要。
  8、 如何飲食才有利於出院在家休養的胃癌病人恢復?
  胃癌病人胃大部或者全胃切除後,外科治療告一段落,需要離開醫院在家恢復休養。“三分治,七分養”,此一階段很重要。既要注意營養的補充,還要結合病人自身對飲食的耐受情況及胃容量,酌情調整進食量及種類。總之,膳食要營養豐富且易消化,一般情況下,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少食多餐:因胃癌根治性切除術後僅殘留小部分胃或全胃切除後空腸代胃,進食容受量比原來明顯減少,只有增加餐數,才能彌補食量不足,滿足機體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因此病人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食時間規律,定時定量進餐,堅持少食多餐,以每天5~6餐為宜。主食與配菜應選稀、軟且易於消化的食物。千萬不可暴飲暴食。北京301醫院普通外科唐雲
  (2)多食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術後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在恢復,按照清流、流食、半流、軟食、普食順序進食。流質飲食以米湯、蛋湯、菜湯、藕粉為宜。半流質飲食應選擇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新鮮易消化的食物。動物性蛋白最好的來源是魚類,魚類蛋白質質量高且易為人體消化吸收,所以我們鼓勵多食魚類,如黃花魚、鯽魚等。進普通飲食後,應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纖維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
  (3)少食甜食和脂肪:糖攝入過多,會出現進餐後的不適症狀,因此,應避免攝入過甜食物。脂肪供能不超過總能量的35%,避免食用畜肉脂肪,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植物油、奶油、蛋黃等。
  (4)食物禁忌:1)忌食生冷、過熱、粗硬食物;2)忌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如胡椒、芥末等;3)嚴禁飲烈性酒、濃茶等;4)避免過油及過於粗糙的食物,如炸雞、油條等油炸食物。
  (5)預防貧血:適當選用動物肝臟、新鮮蔬菜等,以提高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獲取量。胃癌全胃切除後,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因此可適當食用瘦肉、魚、蝦、動物血、動物肝以及大棗、綠葉菜、芝麻醬等富含蛋白質與鐵質的食品,防止貧血。
  (6)細嚼慢嚥:術後胃的研磨功能缺乏,所以牙齒的咀嚼功能應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對於較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應細嚼慢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