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內科 主任醫師 李福海

  介入治療簡單說就是不開刀的治療方法。介入治療的入路一般選腹股溝部(俗稱大腿根部),切口僅為一個0、5-0、8cm的面板小口,通過穿刺將導管引入血管,導管可沿血管進入心臟。在對心臟進行必要的常規檢查,對病情進一步確診和精確測量後,即可將器械送入待治療的部位進行治療。

  介入治療不需要開胸,不需要體外迴圈,不需要開啟心臟,不需要進行任何形式的縫合,大年齡組兒童不需要全身麻醉。這些特點與外科手術相比有極大的優勢,治療後病人恢復快(治療後2天可以出院),治療後併發症少,面板不留有疤痕,這些是介入治療的又一大特色。介入治療總的風險比外科手術要小,它是一種典型的微創治療方法,正在逐漸取代外科手術。

   先天性心臟病治療的有利時機

  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組比較複雜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如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肺炎等等,病情嚴重的常常危及生命。病情初期由於心輸出量減少,僅僅是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和經常有呼吸道感染。如果早期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後期可出現明顯的心臟損害,影響生活質量,嚴重者可導致病人死亡。兒童期是一生中生長髮育最快的時期,如果不及時治療,必然影響兒童的成長,所造成的後果是不可彌補的。所以現代醫學認為,先天性心臟病應強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病人就診時應該瞭解的事項

  1、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要求醫生對病情有非常的詳細的瞭解。在進行治療前,為了能對病情進行準確的診斷,我們要對您的孩子進行多項檢查,一般我們有三個步驟:1門診的初步檢查,通過X線胸部檢查、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檢查大致瞭解一下您的孩子的基本病情和能否進行介入治療;2如果您打算採用介入治療,住院前還需要進行詳細的超聲心動圖檢查,目的是測量病人的各項資料,是否適合採用介入治療;3在做介入治療前我們還需要進行常規心導管檢查和心血管造影,通過對此超聲心動圖資料和心導管檢查資料,準確判斷您的孩子病情的程度,選用合適的封堵器或球囊的型號。我們的工作程式是嚴肅認真的,我們也希望家長能理解我們的工作,配合我們的工作。

  2、治療後在醫院需住院觀察2天,主要觀察穿刺區域性有無出血、滲血、感染;觀察治療即刻效果;介入治療後的後續治療如輸液、使用抗生素等。我們在病人出院時都會給病人的穿刺區域性換用創可貼以保護穿刺口。我們要求病人在出院後1-2周內不要參加劇烈的體力勞動和活動,注意休息,按時服用藥物。治療後3個月、一年、二年到我中心複查。

   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方法介紹

   1、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1976年King和Mills首次經導管用雙傘形裝置行房間隔缺損(AtrialseptaldefectASD)關閉術成功,80年代Rashkind先後研製出單盤帶鉤閉合器,1989年Lock等人將Rashkind閉合器進一步改良成為蚌殼夾式閉合器,1991年又研製出CardioSEAL新一代閉合器,1990年Sideris發明鈕釦式補片關閉ASD法,這些閉合器各有其內在的缺陷,臨床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臨床應用廣泛、療效最滿意的是美國AGA公司生產的Amplatzer房間隔閉合器,該裝置呈雙盤狀,中間是連線雙盤併成一體的“腰部”。根據腰部的直徑封堵器分為4-34mm共27個型號。適應症為:1、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2、1、5歲以上,體重10kg以上;3、卵圓孔未閉合並房間隔瘤或有腦卒中及曾經合併腦栓塞者;4、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矯治手術後遺留的房間隔交通,待血流動力學調整完成,可考慮關閉;5、外科修補後的殘餘分流;二尖瓣球囊成形術後遺留的明顯心房水平分流。

  經過近幾年的臨床應用,Amplatzer封堵器的臨床價值已經凸現出來。由於它在設計時本著一體化的原則,所以整個封堵器為鎳鈦合金絲編製成的網狀結構,由高壓高溫定型後成為雙盤狀。腰部即能起到嚴密封堵缺損口的作用,又有使封堵器的直徑減小。臨床報告顯示,本封堵器的成功率在95%以上,並未見明顯的併發症。我中心已經開展了這項工作,曾對一例法洛氏三聯症的病人同時實施球囊肺動脈瓣成形術和房間隔缺損封堵術,獲得成功。

  現在已經有多家國內廠家生產了此種封堵器,其治療成本費用已經大大降低。

   2、室間隔缺損封堵術

  1988年Lock等首次用Rashkind雙面傘關閉室間隔缺損(VentrcularseptaldefectVSD),此後經過Clamshell階段發展至Cardioseal雙面傘。但也僅應用於肌部VSD的關閉或對複雜先心術後殘留的VSD嘗試關閉以緩解症狀。1994年Sideris報道應用於鈕釦式補片關閉VSD,1998年Amplatzer報道其裝置關閉肌部VSD獲得成功。目前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和成功率最高的封堵器仍為Amplatzer封堵器。其適應症為①年齡大於3歲,②缺損直徑小於12mm的肌部和膜部VSD,③膜部間隔瘤破裂;④無合併重度肺動脈高壓。

  Amplartzer封堵器在國外已經問世5年多,02年6月開始在我國應用於臨床。經過北京阜外醫院、安貞醫院、朝陽醫院和我中心的應用顯示,臨床成功率為95%以上。我中心用此封堵器成功封堵了一例室間隔膜部瘤破裂的病人,術後3個月隨訪破裂口封堵嚴密,心臟外形恢復正常。

  3、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

  介入性治療動脈導管未閉(patentductusarteriousesPDA)是最早應用於臨床的,目前已成為治療動脈導管未閉的首選治療方法。主要包括Cook及PFM彈簧圈法和Amplatzer單蘑菇傘法。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且操作最簡單的是Amplatzer蘑菇傘法,任何型別的動脈導管未閉,體重4kg以上,無阻力型肺動脈高壓,均適合做介入治療。導管直徑在1mm以下的病人可考慮用彈簧圈封堵,導管直徑在2mm以上的可考慮蘑菇傘封堵器治療。Amplazter動脈導管封堵器是一種單蘑菇傘,由鎳鈦合金絲編制而成,起固定封堵器的作用;中間填充海綿以阻擋血流,表面有完整的心內膜覆蓋。我中心應用此型封堵器已經治療100餘例病人,成功率98%。治療後隨訪發現,封堵器位置無變化,心臟外形恢復明顯,體力增加。介入性動脈導管封堵術具有安全可靠、方法簡單、併發症低、康復和住院時間短等特點,平均手術時間約60分鐘,平均住院時間3-5天。1999年美國丹佛兒童醫院統計,非手術病例已經佔到動脈導管未閉的90%以上,在近幾年的國際心臟病學術會議上,所提交的相關論文數量也大大增加。這些都表明,介入方法治療動脈導管未閉正在取代手術治療方法,已經成為一個鮮明的趨勢。

  4、經皮球囊肺動脈瓣成形術

  肺動脈瓣狹窄(pulmonaryvalveatenosisPVS)是發病率比較高的先天性心臟病,佔先心病患者的8%-10%(第四位)。1982年Kan首次報道經皮球囊肺動脈瓣成形術(PercutenousballoonpulmonaryvalvuplastyPBPV),現已成為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摘首選治療措施。主要適應徵為:①單純性PVS或同時合併繼發性流出道狹窄,右室和肺動脈瓣之間的跨瓣壓差=35mmHg,從新生兒至成年人均適用,特別是對患者有嚴重肺動脈瓣狹窄的新生兒更為適用;②對重度肺動脈瓣發育不良者療效差,但並非禁忌,輕、中度發育不良型PVS仍可採用球囊擴張術;③對肺動脈瓣上和弧立性漏斗部狹窄患者皆可用PBPV;④外科手術後的再狹窄;⑤嚴重肺動脈瓣狹窄伴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⑥複雜先心伴PVS者,PBPV可作姑息療法替代第一期開胸手術。通過我們對近200例病人15年的隨訪,表明PBPV的即刻療效和中長期隨訪療效可靠穩定,無嚴重併發症。

  下面分別是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的介入封堵示意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