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把腫瘤與癌症混為一談,認為腫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腫瘤,其實兩者有根本的不同。腫瘤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類,惡性程度介於兩者之間的又稱為“交界瘤”,所以腫瘤不等於癌症。
惡性腫瘤共有1000多種,共分兩大類,即癌與肉瘤。命名原則是根據發生部位和組織來源,在其名稱後面加上“癌”字或“肉瘤”字樣的均為惡性腫瘤。
生長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癌”。所謂上皮組織,是指分佈在人體表面和人體內所有的空腔臟器,如空腔、食管、胃、腸管等“的細胞,這些器官如有惡性腫瘤生長,則分別稱為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腸癌等。
凡是人體結締組織如脂肪、肌肉、骨骼、淋巴、造血組織等發生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骨肉瘤、淋巴肉瘤等。
人們常易把良性腫瘤和惡性的肉瘤的稱呼相混淆,如脂肪瘤、平滑肌瘤等都是良性腫瘤。可是一旦在它們的名字間加上一個“肉”字,如脂肪肉瘤、纖維肉瘤等就是惡性腫瘤,別看是一字之差,卻謬之千里,是良惡之分。所以,把肉瘤當成良性腫瘤就大錯特錯了。
另有一類來源於多種組織成分的惡性腫瘤,既不稱癌也不叫肉瘤,而是在前面加上“惡性”兩字,如惡性混合瘤等。凡是來自胚胎細胞或未成熟組織的惡性腫瘤,均稱為“母細胞瘤”,如肝母細胞瘤及髓母細胞瘤等。此外,還有少數惡性腫瘤仍然沿用習慣名稱,如霍奇金病、非霍奇金病、白血病及黑色素瘤等。
因此,惡性腫瘤也不都叫“癌”。
良性腫瘤是指那些生長在體表或臟器內的生物,形似腫瘤,但不具備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徵。
醫學對良性腫瘤的命名原則是在發生部位名稱後面加上一個“瘤”字,如發生在膀胱的腫瘤形狀像乳頭,就取名為“膀胱乳頭狀瘤”。若腫瘤來源於結締組織就直接在組織名稱後面加上“瘤”字,如纖維瘤、脂肪瘤及血管瘤等。正所謂良惡有別,不可混稱。
另外,處於良惡性之間的腫瘤難以確定是真正的良性還是惡性,這第三種腫瘤,人們稱之為“中間性腫瘤”,“交界性腫瘤”、“境界瘤”、“潛在惡性瘤”、“半惡性腫瘤”等,較多稱之為“交界瘤”。
交界瘤的特點:
1、腫瘤細胞的形態介於良性、惡性之間,因此在病理學的診斷上存在分歧,臨床上也形成兩派,這正是它分化不典型的特性所在。
2、生長方式上有區域性擴散的傾向,常規按良性腫瘤做區域性切除後往往容易區域性復發,但卻不發生轉移,或極少有轉移,或即使出現區域性轉移,仍然進展緩慢,對病人威脅不大。實際表現有區域性擴散或偶有轉移,或者細胞形態符合惡性,但沒有明顯的擴散轉移等惡性表現。
惡性腫瘤通常生長迅速,呈浸潤性生長,可破壞周圍組織,無包膜或僅有假包膜,腫瘤分化差,組織及細胞形態與其相應的正常組織差甚遠,顯示異形性,排列擾亂,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常有不同程度的深染,核仁增大增多,並出現病理性核分裂像;腫瘤內多出現繼發性改變,如出血、壞死、囊性變及感染等。手術切除後常復發,並容易轉移,對周圍組織造成廣泛破壞。如不及時治療,常導致死亡。
癌與肉瘤的區分在臨床上有很大的意義。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淋巴系轉移常見;而肉瘤則多發於年輕人,多見血行轉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