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粟秀初

  頭昏、頭暈和眩暈雖同為臨床上的常見症狀,由於其受損靶器官和發病機制上的區別,臨床表現互不相同,治療原則亦各有別,故不能算是一回事,但至今仍有不少病人和醫生不加區別地將其混為一談和長期誤用,因而導致臨床上的誤查、誤診和誤治病例實不少見。為此有必要給大家提個醒。
  一、頭昏 

  主要表現為持續的頭腦昏昏沉沉不清醒感,系由大腦皮質高階神經活動功能降低所致,與頭頸和軀幹的活動無關.多伴有頭重、頭悶和失眠等其它神經官能症或/和慢性軀體性疾病的臨床症狀,勞累和緊張時加重,休息和心情輕鬆時減輕。多見於神經衰弱或慢性軀體性疾病等病人。
  二、頭暈

  主要表現為間歇性的頭重腳輕和步態搖晃不穩感(平衡障礙),多於行立起坐臥等動作中或用眼時加重。臨床上常見的有:
  1、眼性頭暈:伴有視物模糊不清,系由視力障礙或眼肌麻痺所致。頭暈於睜眼、用眼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查體可發現視力或眼肌運動功能等方面的異常。多見於屈光不正(最常見)、視網膜黃斑病變和各種先天性眼病等導致的視力障礙、以及眼外肌麻痺(常伴有複視)等病人;
  2、深感覺性頭暈:伴有踏地不實和踩棉花樣不穩感,系由脊髓後索或下肢周圍感覺神經病變導致關節/肌腱部位的深感覺不能被準確地上傳至大腦皮質感覺區所致。頭暈多於行立起坐等活動中出現,動作停止後消失,閉眼和暗處加重,睜眼和亮處減輕(因視力代償)。查體有肢體肌張力降低、腱反射和深感覺減退或消失等神經體徵。多見於亞急性後側索聯合變性、後索硬化和末梢神經炎等神經系統疾病病人;

  3、小腦性頭暈:伴有行立等活動中的酒醉樣步態不穩感,系由小腦系統病變導致軀幹和肢體動作的不協調所致。頭暈多於行立起坐臥等活動中出現,動作停止後消失,睜閉眼無影響(因視力不能代償)而與深感覺性頭暈有別。查體有肢體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和小腦性共濟失調等小腦體徵。多見於小腦炎、變性、血管病和外傷等疾病病人;
  4、耳石性頭暈:伴有行立起坐臥和翻身等活動中的不穩感,系由內耳耳石平衡功能障礙所致。頭暈多在頭位和/或軀幹直線活動中出現,動作停止後消失。如橢圓囊耳石病變,頭暈僅見於蹲下、起立和直線前後行走等活動之中;如球囊體耳石病變,頭暈僅見於左右擺頭、側翻身和身體左右直線活動之中;如球囊角耳石病變,頭暈僅見於仰、俯臥位起臥活動之時。重症病人也可伴有噁心、嘔吐等自主神經症狀症狀。睜閉眼無影響(因視力不能代償)。病側耳石功能和聽力檢查常有異常。多見於丹迪綜合徵(Dandy syndrome)等內耳病變病人。
  三、眩暈

  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的而客觀並不存在的一種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轉、浮沉、漂移或翻滾感(運動性幻覺),系由內耳迷路半規管壺腹嵴神經末梢、其神經傳入徑路或大腦皮質前庭投影區病變,或自動轉體和前庭功能檢查等人為刺激,引發人體自身的空間定向和平衡功能障礙所致。眩暈發作無定時,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常可由過勞、激動、失眠、月經來潮或菸酒過量等因素而誘發。發病時睜眼、頭動和聲光刺激時加重,閉眼、靜臥不動時減輕,常伴有自發性眼球震顫、錯定物位、定向傾倒和噁心、嘔吐等症狀。病側半規管功能檢查有異常。多見於梅尼埃氏病、壺腹嵴頂結石病等病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