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功能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別小華

  疾病治療

  非手術治療:

  適用於早期或病情較輕,發展緩慢者,目的在於減少腦脊液的分泌或增加機體的水分排出,其方法有:

  1、應用利尿劑,如乙醯唑胺、雙氫克尿塞、速尿、甘露醇等。

  2、經前囟或腰椎反覆穿刺放液。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適用於腦室內壓力較高(超過250mm水柱)或經非手術治療失敗的病例。嚴重腦積水如頭圍超過50cm、大腦皮質萎縮厚度在1cm以下,已合併有嚴重功能障礙及畸形者,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但手術療效不佳。

  手術方式:

  1、解除梗阻手術(病因治療):病因治療應成為治療腦積水的首選方法。對阻塞性腦積水來說,解除梗阻是最理想的方法。如室間孔穿通術、導水管重建術、第四腦室囊腫造瘻術、腦室內腫瘤切除術、第三腦室底造瘻術、枕大孔減壓術等。

  2、減少腦脊液形成:如採用側腦室脈絡叢切除或電灼術。主要用於交通性腦積水,特別在分流手術失敗或不適合進行分流的患者。目前在內鏡下進行電灼,可以明顯減少手術併發症的發生。

  3、腦脊液分流術

  腦室與腦池分流,如:側腦室與枕大池分流術;腦室體腔分流,如:腦室(或腦池)腹腔分流術;腦室胸腔分流術;腦脊液體外引流術,如:側腦室鼓室分流術;腦室與輸尿管分流術;腦脊液引入心血管系統,如:腦室心房分流術;腦室頸內靜脈分流術; 側腦室一心房分流術;側腦室一腹腔分流術。

  術後併發症

  1、分流系統堵塞:最為多見,一般在50%-70%左右。

  2、感染:發生率為7%-10%,在兒童中更高達 30%以上。主要為腦室炎或腹膜炎。

  3、分流過度或不足:過度分流綜合徵 兒童多見。病人出現典型的體位性頭痛,直立時加重而平躺後緩解。 CT 檢查顯示腦室小。慢性硬膜下血腫或積液 多見於正常壓力腦積水術後,多為採用低阻抗分流管導致腦脊液過度引流、顱內低壓所致。腦脊液分流不足 病人術後症狀不改善,檢查發現腦室擴大仍然存在或改變不明顯。主要原因是使用的分流管閥門壓力不適當,導致腦脊液排出不暢。

  4、裂隙腦室綜合徵: 通常指分流手術後數年出現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如頭痛、噁心、嘔吐及共濟失調、反應遲鈍、昏睡等。但CT掃描卻發現腦室形態小於正常,檢查閥門通常按下後再衝盈緩慢,提示分流管腦室端阻塞。發病機制是由於長期腦脊液過度引流所致。

  防止上述併發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採用可調壓分流系統進行分流。

  5、其它併發症:癲癇,約5%。腦室端管的併發症。如視神經損傷等。腹腔端管的併發症。包括分流管移位、斷裂、臟器穿孔、腸梗阻、腹部積液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