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一大批高齡孕婦應運而生,而由此帶來的孕期煩惱也令這些準媽媽們心緒不寧。據統計,高齡孕產婦的痔瘡發病率高達80%。孕婦患痔瘡後,不宜手術治療,最好是孕前做好預防保健,避免孕期患上痔瘡。別看痔瘡是一件小事情,孕期痔瘡若不及時預防的話就會影響到母體和胎兒健康,甚至會影響到分娩過程哦。
專家建議:備戰二胎,最好先除痔。避免孕期痔瘡加重,導致貧血,甚至痔瘡嵌頓壞死,到時不得不急診手術治療,給孕婦和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一、孕婦長痔瘡的危害
孕婦是痔瘡的高發人群。懷孕後隨著胎兒的生長,子宮日漸增大,對下腔靜脈形成壓力,使盆腔內的血液迴流受阻礙,肛門周圍靜脈叢的血液淤滯,迂曲成團,很容易形成痔瘡,或使原有的痔瘡加重。
長期大量便血,導致母體營養不足,體質衰弱,與寶寶發育遲緩有一定原因。對於“備孕媽媽”們來說,治好痔瘡是一門孕前“必修課”,不光是為了孕期女性避免痔瘡的折磨,更多還要考慮孕寶寶的健康。女性妊娠期間,受痔瘡的便血、脫出、疼痛、瘙癢等症狀的影響,可導致貧血,出現頭昏、氣短、疲乏無力、精神不佳等症狀,不利於胎兒的發育,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胎兒流產、早產或其他併發症,臨床上有不少胎兒死亡的病例。
肛腸健康很重要
“國宇”卡波姆痔瘡凝膠: 由卡波姆凝膠、多種珍貴原料和給凝膠器構成。特異性凝膠具有較強的吸附功能,起到消炎、消腫、止痛的作用。用於緩解內痔外痔、混合痔引起的肛門墜脹痛、粘膜出血、便祕的症狀。
二、孕婦更易患痔瘡的原因
1、妊娠後可引起腹壓的逐漸增高,隨著子宮體的逐漸增大,下腔靜脈受壓也日益加重,特別是胎位不正時,壓迫更為明顯,直接影響直腸下端、肛管的靜脈血液迴流,致使痔靜脈充血、擴張從而誘發痔瘡。
2、在妊娠期,一方面增大的子宮體壓迫腸管,另一方面婦女在這段時期由於活動不便,一般活動量較少,胃腸蠕動明顯減慢,糞便在腸腔內停留時間較長,糞便內的水分被過量吸收,引起大便乾燥,排便困難等便祕症狀。乾燥的糞便會使痔靜脈曲張、擴大而形成痔瘡,另外,大便時乾硬的糞便容易擦破痔粘膜而致出血,甚至使原有的痔核脫出於肛門外而發生痔核嵌頓,造成肛門劇烈疼痛、行走不便等一系列症狀。
3、妊娠時,體內激素水平發生了更本的變化,女性體內的孕激素、鬆弛素等會大量增加,使得體內的纖維結締組織變得鬆軟而富有彈性,造成水鈉瀦流、血管擴張,從而使得痔靜脈更容易出現淤血、曲張與擴大。
三、孕婦長痔瘡的預防方法
合理飲食:孕婦應該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調味品,同時還要養成多飲水的習慣,最好喝些淡鹽水或蜂蜜水。便祕和痔瘡孕婦應有意識地多飲水,多吃水果和新鮮的蔬菜。尤其是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辣椒、胡椒、生薑、大蒜、大蔥等刺激性食物儘量少吃。
儘量選擇左側臥睡姿:孕婦採用左側臥位睡姿時,有助於避免增大的妊娠子宮壓迫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和輸尿管,減輕對直腸靜脈的壓迫,增加子宮胎盤血流灌注量及腎血流量,更有利於胎兒的生長髮育和防治孕期痔瘡、仰臥綜合症等妊娠併發症,降低圍產期孕婦和胎兒發病率及死亡率。當然在長時間的睡眠中,不可能保持一種姿勢不變,可以左右交替,但宜多取左側臥位為最好。
適當運動:孕婦不宜久坐,應適當運動,以促進肛門直腸部位的血液迴流。每天堅持做10―30次提肛動作(即有意識地收縮肛門),這樣做能減少痔靜脈叢的淤血,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減少發病。
防止便祕和腹瀉:不要久忍大便,要養成定時良好的排便習慣,大便時不要在廁所看書讀報,避免久蹲廁所,久蹲容易引起肛管靜脈擴張或曲張,以免肛門區域性受到刺激但,每次蹲廁所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0分鐘。如果一次排不出來,可起來休息一會兒再去,排便困難時可用些潤腸通便的藥物,如麻仁潤腸丸,果導片等,不宜用瀉藥,更不應用壓力較大的灌腸等方法來通便,以免造成流產或早產。
專家建議:備戰二胎,最好先除痔。避免孕期痔瘡加重,導致貧血,甚至痔瘡嵌頓壞死,到時不得不急診手術治療,給孕婦和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Q:肛腸疾病有哪些併發症?
A:容易引起一些肛門疾患:糞便太過於堅硬,導致腹壓升高,使得肛門靜脈血液迴圈不暢,出現肛裂、痔瘡、直腸脫垂、大便帶血、大便困難等症。
Q:肛腸疾病要注意些什麼?
A : 軟化大便為主,多吃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土豆(燉)、南瓜、韭菜、芹菜、菠菜等可以睡前一杯蜂蜜水,蜂蜜可多點。早晨起床後喝一大杯溫水(一口氣喝光)。晚飯後1小時吃兩根香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