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楊勇

  顱腦損傷後精神障礙屬於器質性精神障礙,是腦損傷後常見的伴發症狀,由於思維和行為方式的改變,對病情治療和康復極為不利,為此,分析這類精神症狀的特點,做好病人的康復指導,保證病人安全,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是我們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觀察本科顱腦損傷病人共1058例,其中發生精神障礙共82例,發生率為7.75%,其中男性68例,女性14例,年齡12 ~ 78歲,平均年齡39.3歲,根據頭顱CT掃描證實,其中額顳葉腦挫傷48例,額葉血腫19例,蛛網膜下腔出血5例,慢性硬膜下血腫2例,軸索損傷4例,廣泛腦挫傷4例,精神障礙出現時間多發生於傷後早期,1周內42例,佔51.2%, 1~2周28例,佔34.1%,2周以上12例,佔14.7%。

  1.2 臨床表現腦外傷後精神症狀,大部分伴隨於病人由昏迷轉向模糊或清醒過程中,意識障礙合併精神障礙,表現出語言、思維、性格、行為的異常,根據萬海濤的精神障礙分類法,分為躁狂型、抑鬱型、粗神分裂型、痴呆型。本組病人中躁狂型55例,抑鬱型10例,精神分裂型2例,痴呆型15例。

  2、治療

  顱腦外傷後精神障礙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在治療中根據頭煩CT明確須內是否存在器質性損傷,如血腫、積液等有明顯手術指徵時及時手術治療,對術後或CT排除煩內佔位,精神症狀仍明顯時,則根據精神症狀的型別,選擇應用抗精神病藥物,如躁狂型常用安定、奮乃靜、氯丙緣齲抑鬱型採用多慮平、百憂解等;精神分裂型採用維思通等,痴呆型主要採用安理申等防痴呆藥物及思維語言訓練等方法。

  3、結果觀察

  在精神障礙病例中,通過積極治療和康復指導,住院期間根據精神病學療效叛斷標準,82例患者中,精神症狀消失佔82.9%,顯著改善9例;佔0.9%,好轉5例,佔6.2%。出院後繼續進行相應藥物治療和康復鍛鍊。

  4、討論

  在本組病例中,結合臨床症狀及頭顱CT發現,顱腦損傷後精神障礙的發生與腦損傷的部位關係密切,其中額葉的實質性損害病例有67例,佔81.7%,而且雙側額葉和顳葉底面損傷越重其精神障礙越明顯,這與額葉生理功能有關,因為額葉具有控制思維行為的生理功能,而穎葉可調節內臟活動,與情緒的興奮或抑制密切相關,所以當額顳葉損傷後腦細胞軸索損傷,血運障礙,缺血缺氧使腦水腫加重,使額顳葉正常的功能遭到破壞,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狀。本組病人精神症狀多出現在1~2周內,以後逐漸好轉,這與腦損傷後腦水腫的出現與持續時間基本一致,當腦水腫減輕,損傷逐漸恢復後精神症狀亦隨之減輕。但臨床資料中有兩例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腦實質損傷輕微,但精神症狀較重,這可能是煩內壓廣泛升高,刺激蛛網膜及軟膜,使皮質細胞廣泛受損所致。本組中還可發現精神症狀與年齡有關,以中青年為主,且以男性佔多數,這與這類病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較大有關,因此在治療和康復指導中加強這些病人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

  5、康復指導

  5.1預見性指導:當顱腦損傷,特別是頭顱CT提示有腦挫裂傷、顱內血腫、瀰漫性軸索損傷等器質性損傷的患者,護士即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症狀體徵和表現,預見可能發生的危險行為,制定相應的護理和安全防範措施,加強安全護理。

  5.2心理護理:詳細瞭解病人的生活、工作和家庭情況,耐心做好解釋和疏導,解除心理負擔,消除不良心理刺激,穩定患者情緒。精神障礙時病人同樣有情感的需要,作為護士應對病人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和耐心,面對病人不能有厭煩情緒,更不能訓斥病人,以免激怒病人而加重病情。同時,要注重家屬的心理支援,因為煩腦損傷而突然表現出與平時截然不同的反應,家屬常會對病人的舉動不能理解,而對病人亂髮脾氣,大聲訓斥,或表現為無所適從,護士應向家屬進行煩腦損傷後精神障礙的相關知識教育,介紹相關病例,指導具體陪護方法及注意事項,使家屬樹立起信心,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共同促進患者的精神康復。

  5.3躁狂型精神症狀的指導這類病人情緒障礙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對各種刺激反應強烈,表現容易激動、舉止粗魯、情緒不穩定,並可出現攻擊行為、暴力行為,在病房內狂躁不安、大喊大叫,甚至外跑,本組中這類患者佔67.1%,對此型病人護士應為其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減少探視人員,減輕各種操作、談話的聲音,治療操作儘量集中進行,保證充足的休息、睡眠時間,同時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清除各種危險物品及器械。適當使用約束具,加用床欄以防止病人墜床;使用約束帶(四肢及胸部約束帶),以減少四肢及上身活動範圍,防止病人突然坐起或強行下床發生危險行為。根據醫囑使用各種鎮靜劑或抗精神病藥物,常用安定、氯丙嗪、冬眠製劑等,嚴格掌握用藥的劑量.時間及給藥途徑,嚴密注意意識、瞳孔、生命體徵及精神症狀有無改善的觀察,防止低血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出現。嚴格陪護制度,病房是一個開放的環境,為防止精神障礙病人走失、墜樓、自殺、毀物、傷人等意外行為的發生,引起人身傷害及不必要的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發生,從醫護人員的自身保護和病人的安全出發,要求家屬嚴格實行全天24小時陪護制度,讓病人在護理人員及家屬的視線範圍內活動,切勿單獨外出。醫生、護士對家屬認真解釋精神障礙的原因、發展及轉歸,讓其能理解陪護的重要性,更好地配合治療並在病歷上簽字,以示知情同意,防止醫療事故發生及必要時的舉證。護理人員熟悉病人的心理狀態、社會支援能力,給患者創造良好的人際空間,減少一切不良因素的干擾。在患者意識和精神狀態逐漸恢復過程中給予積極鼓勵和溝通,促進康復。

  5.4抑鬱型精神症狀的指導外傷後抑鬱症是由於創傷影響了機體內外環境而產生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傷後常出現情緒低沉、心理壓抑、疑性心理、生活沒有信心等。本組中這類病人佔12.2%,對此型患者在配合使用百憂解、多慮平等抗抑鬱藥物治療的同時,著重採用心理療法,運用移情易情,釋疑開導,加強溝通與交流,適時的鼓勵,使病人增強自我調節的能力,促使心理應激和耐受力得到加強。同時要求家屬與同事多與其進行交流,拋開疾病本身多講一些積極向上的事件,以分散其注意力。

  5.5精神分裂型患者的指導此類病人往往在煩腦損傷早期被原發症狀掩蓋不易發現,待意識障礙改善後病人主訴聽幻覺、或表現莫名的緊張,睡眠障礙等,伴有思維的改變。本組中佔2.5%,對這型患者給予耐心的心理疏導,緊張時予以適當鬆她訓練,輔助使用抗精神病及促進睡眠藥物,加強陪護,多進行交流與觀察。

  5.6痴呆型精神症狀的指導痴呆型患者一般表現為記憶理解和判斷能力明顯減退,思維遲鈍,情感淡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本組中佔18.2%,對這些患者進行抗痴呆藥物治療的同時,要加強認知功能、語言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運用幼兒啟蒙教育的方法,教會患者認人、認物、不斷強化所學內容,形成新的條件反射,並逐漸增加深度,如認字、計算、拼圖等,可增強記憶力,逐漸鼓勵患者收拾簡單物品,逐漸鍛鍊自理能力,指導並教會家屬對患者實施康復訓練計劃,以至出院後的鍛鍊,使患者的精神康復過程得以穩定和如強,同時也增強患者的生活信心。

  顱腦損傷後精神症狀,對患者心理和社會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其恢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出院後還要指導其主動參與社會交往,積極戶外活動,建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係,做到心情舒暢,生活規律,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復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