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鬆動的特點是牙周支援組織廣泛破壞,嚴重地影響咀嚼功能。加上溢膿,出血,口臭等症狀,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雖然多數牙動病因較複雜,過去曾認為是難治之症,但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發展,其治療效果不斷提高,不少患者經過積極治療,不但保留了患牙,而且維持了咀嚼功能。因此,患者儘快上醫院就診,及時得到治療是極為必要的,否則極有可能造成患牙的過早脫落甚至全口牙的喪失。
牙鬆動是一種慢性疾病,療程較長,由於病因複雜,治療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 在全身的治療中,應注意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增加營養,增強體質。
在區域性治療上,主要控制炎症感染,學會正確地刷牙方法,保持口腔衛生。有牙石的患者應定期到醫院去治療,把牙石等清除乾淨,患有牙周袋,牙周經常腫脹,溢膿者須手術治療,以清除牙周袋內的肉芽組織及牙齦下結石,使牙周支援組織再生,恢復,牙齒鬆卻者可採用鋼絲結紮或夾板固定,使鬆動牙相互支援,依靠,達到相對穩定,能承受一定力的效果。
只有在病理狀態下才可出現牙齒鬆動,不單是老年人,其他年齡的人也可能牙齒鬆動。 首先應當明白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牙齒也有一定水平方向的動度,不超過0.02mm,軸向動度極其微小。
牙齒的生理動度一般不易被察覺。只有在炎症、創傷、牙周支援組織結構破壞時,牙齒動度超過生理範圍,才出現臨床的牙齒鬆動。牙槽嵴的吸收使牙周支援組織減少,這是牙齒鬆動的主要原因。
當牙槽骨被吸收達根長的1/2以上時,冠根比例失調,牙齒鬆動。有牙合創傷時,如夜磨牙、緊咬牙、早接觸、牙尖干擾、過高修復體、正畸加力過大、急性外傷等,可使牙槽骨垂直吸收,牙周韌帶間隙呈楔形增寬,牙齒鬆動;當過大的牙合力消除後,牙槽骨可以自行修復,牙齒的鬆動度也隨之恢復正常;在急性根尖周炎或牙周膿腫等情況下,可使牙齒鬆動,當炎症消退後牙齒鬆動度可恢復。
牙周翻瓣手術後,牙齒有暫時的鬆動,一般在術後數週即可恢復。妊娠期、月經期及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由於雌激素水平變化,可出現牙齒鬆動。
此外,在生理性或病理性的牙根吸收時,如乳牙替換、囊腫或腫瘤壓迫等,也可能出現牙齒鬆動。 牙齒鬆動度的衡量,是用牙科器械柄抵住或夾持牙齒,做頰(脣)、舌(顎)面的,近遠中的,上下的雙向推動或搖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