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指顱腔內腦組織外的血管非外傷性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而引起的一種臨床危急綜合徵,約佔急性腦卒中的10%,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有很大生命危險的出血性腦血管疾病。有85%-90%的患者出血的原因是顱內動脈瘤破裂,其它如顱內血管畸形、煙霧病、動脈內膜夾層、硬腦膜動靜脈瘻等原因也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未破裂動脈瘤對患者的危害較小,破裂動脈瘤患者1/3死於來醫院就診前,1/3因各種原因去世於在醫院治療過程中,只有1/3的患者經治療後康復。動脈瘤首次破裂死亡率30%,二次破裂死亡率65%,三次破裂死亡率90%。誘發動脈瘤破裂的因素1/3是劇烈活動,1/3是高血壓、吸菸、大量飲酒、情緒激動等,1/3的動脈瘤破裂發生於休息時。
SAH主要以劇烈頭痛起病,通常伴有噁心嘔吐、意識障礙、精神症狀、癲癇、動眼神經麻痺等症狀。頭顱CT檢查是診斷SAH的最常用方法,發病後檢查時間越早,陽性率越高。然後儘早行腦血管造影(DSA)或MRA/CTA檢查,及時明確有無動脈瘤以及動脈瘤的大小、部位和數量,決定動脈瘤的治療方案,防止動脈瘤再次破裂。
顱內動脈瘤治療方法有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及血管介入微創彈簧圈栓塞術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有各自的優缺點。開顱動脈瘤夾閉可以在顯微鏡下直視辨別動脈瘤與周圍血管神經的關係,有可能徹底夾閉動脈瘤,但手術本身帶給患者的創傷和風險較大;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對患者的創傷小,對血管痙攣的影響較小,但其治療費用較高,且對瘤頸有時很難做到完全栓塞。
動脈瘤夾閉 動脈瘤栓塞 動脈瘤彈簧圈介入栓塞後動脈瘤消失
影響動脈瘤患者治療效果的因素還有腦血管痙攣和腦積水等其它併發症。總之,動脈瘤是一種有較高死亡率、較高致殘率、治療過程較複雜、治療時程較長、治療費用高的腦血管疾病,需要明確的認識和積極的重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