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瘤樣病變(ovarian tumor like condition)又稱非贅生性囊腫,包括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巧克力囊腫,卵巢的功能性改變形成的瀦留囊腫,如卵泡囊腫、黃體囊腫(血腫)、多囊卵巢綜合徵,以及輔助生育技術中控制性超排卵引起的卵巢過度刺激改變等,此外與滋養細胞疾病有關的黃素囊腫也屬此類。卵巢瘤樣病變尤其是巧克力囊腫和出血性黃體囊腫在形態學上的改變常易與卵巢贅生性腫瘤混淆,造成超聲鑑別診斷上的困難。
一、單房囊腫病變
來源於附件的囊性腫塊包括卵巢功能性瀦留囊腫和輸卵管的泡狀附件等,後者遠離卵巢,均為充滿液體的囊泡,形態上相似,直徑通常不超過5 ~ 8cm,發生在卵巢的瀦留囊腫需病理學檢查方能鑑別其來源和性質,超聲掃查均呈單房性囊腫,有相同的聲像改變。
【臨床與病理特徵】
1、卵泡囊腫(follicular cyst):為卵泡成熟後不破裂,或發生閉鎖,卵泡腔內液體瀦留而形成,呈水泡樣突出於卵巢表面,囊壁菲薄,內壁光滑,囊內液清亮透明,淡黃色,直徑常不超過4cm,偶可達7 ~ 8cm。一般無任何症狀和體徵,多數在4 ~ 6周內逐漸吸收或自行破裂。
2、黃體囊腫(corpus luteum cyst):囊性黃體持續存在或增長,或黃體血腫被吸收後,形成黃體囊腫。直徑一般不超過4cm,偶可達10cm,囊液為透亮或褐色漿液。黃體囊腫可以發生在月經中、後期和妊娠期,月經期黃體囊腫持續分泌孕激素,常使月經週期延遲,妊娠期黃體囊腫可以存在較長時間至妊娠中期。
3、單純性囊腫(simple cyst):單純性囊腫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臨床上常代表一組組織學表現相似的附件囊腫。卵泡囊腫、黃體囊腫和附件炎性小囊病變時間較長時,因囊壁纖維化、上皮萎縮和退化,病理表現相似,難辨來源;另外在女性生殖器發育過程中,各部位均有可能出現囊性改變,包括苗勒管來源的輸卵管泡狀附件、圓韌帶囊腫和中腎管來源的卵巢冠囊腫、闊韌帶囊腫等,一般根據部位來命名或通稱為單純性囊腫。常無任何臨床表現。
4、卵巢冠囊腫(parovarian cyst):位於輸卵管與卵巢門的兩葉闊韌帶之間的輸卵管系膜內,囊腫由卵巢冠遠側盲端擴大形成,卵巢正常,輸卵管被拉長緊靠囊壁。囊腫類圓形或臘腸形,直徑常在5cm左右。
二、黃體血腫
排卵後卵泡膜層破裂,引起出血,血液瀦留在卵泡或黃體腔內形成血腫。正常黃體直徑為1.5cm左右,以後轉變為白體並在下一個週期的卵泡期自然消退。若黃體內出血量多,則形成黃體血腫(corpus luteum hematoma),或稱黃體內出血、出血性黃體,多為單側發生,直徑一般為4cm,偶可達10cm。黃體血腫被吸收後,形成黃體囊腫。較大的血腫破裂時可出現腹腔內出血,腹痛、腹膜刺激徵和陰道流血,不易與宮外孕區別。
三、多囊卵巢綜合徵
多囊卵巢綜合徵(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又稱Stein-Leventhal綜合徵,是因月經調節機制失常所產生的一種綜合徵,患者具有月經稀發或閉經、不孕、多毛和肥胖等一組症狀,雙側卵巢呈多囊性增大改變。其病因可能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功能紊亂有關,是卵巢持續無排卵的最終結局。由於對本病的認識的加強,其診斷率也逐漸提高。
【病理】
雙側卵巢增大,約為正常的2~ 5倍,表面光滑,色灰白髮亮,切面可見白膜增厚、纖維化,其下為多發性小囊泡,常多於10個,內含透明液體。鏡下見包膜下無主導卵泡或排卵跡象,無黃體形成,可見處於不同發育期的卵泡及閉鎖卵泡,擴張成囊。
四、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
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ovarian hyperstimulate syndrome, OHSS)是誘發超排卵過程中較常見的醫源性併發症。近20年來,助孕技術的發展和促排卵藥物(包括CC,HMG,FSH,HCG和GnRH激動劑)的廣泛應用,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的發生有增多趨勢,在輔助生育技術試管嬰兒IVF週期中,OHSS發生率為1% ~ 14%,重度OHSS為0.5% ~ 2%。超聲監測對OHSS的診斷和預防有積極的意義,在治療過程中定期超聲檢查有助於監視病情變化。超聲引導下引流卵巢內的黃素囊內液以減少進入血迴圈的雌二醇量,以及腹腔穿刺放腹水減輕壓迫症狀等是主要的對症治療措施。
【病理生理機制】
OHSS主要病理生理變化是急性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體液大量外滲並繼發一系列的改變,從而導致腹水、胸水甚至瀰漫性水腫、少尿、卵巢增大及肝腎功能受損等,形成複雜的綜合徵。OHSS的發病機理尚未闡明,可能是一個多因子的綜合協同作用的複雜過程。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促使過多的卵泡生長髮育,分泌過多的雌激素,HCG注射後促排卵及形成多發性黃素化囊腫才可能發生OHSS。
【臨床表現與分度】
根據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將OHSS分為輕、中和重度。
1、輕度:排卵後3 ~ 6日或注射HCG後5~ 8日開始,有下腹不適、胃納差、疲乏。E2水平≥5500pmol/L(1500pg/ml),黃體早期孕酮值≥96nmol/L,卵泡多於10個,卵巢增大直徑可達5cm,有或無卵泡囊腫/黃體囊腫。
2、中度:有明顯下腹脹痛,可有噁心、嘔吐、口渴,偶伴腹瀉;體重增加≥3 kg,腹圍增大;E2水≥11000pmol/L(3000pg/ml),卵巢增大明顯,卵巢直徑在5 ~ 10 cm之間,腹水<1.5升。
3、重度:腹水明顯增加,腹脹痛加劇,口渴多飲但尿少,噁心、嘔吐、腹脹甚至無法進食,疲乏、虛弱、冷汗甚至虛脫;因大量腹水而使膈肌升高或胸水致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卵巢直徑≥10 cm,少數可達15cm,極少數患者可發生卵巢扭轉而表現出急腹症;體重增加≥4.5 kg。
五、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具有周期性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正常位置以外的盆腔器官內稱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pelvic endometriosis)。盆腔內膜異位症好發於卵巢,佔80%,卵巢內的異位灶因反覆出血形成囊腫,內含暗褐色粘糊狀陳舊性血液,似巧克力液體,稱為巧克力囊腫,見圖11-2-29。巧克力囊腫可單發或多發,大小不一,因囊內出血張力大,囊內液常外漏引起區域性炎性反應和組織纖維化,導致卵巢和囊腫固定在盆腔內,與周圍組織粘連不能活動。鏡下檢查,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的囊壁上可見到子宮內膜上皮、內膜腺體、內膜間質,但反覆出血的病灶可能無此典型組織結構,但若有典型臨床症狀,鏡檢時能找到少量內膜間質細胞亦可診斷。
【臨床表現】
約20%患者無明顯症狀,主要臨床症狀為經期下腹或腰骶部疼痛,輕重程度不一,疼痛程度與病灶大小無明顯關係;有15%患者卵巢功能受影響,月經週期經期延長;當合並子宮腺肌病或子宮肌瘤時出現經量多;由於常合併盆腔粘連、輸卵管阻塞、排卵障礙、黃體功能不足等,有40%患者發生不孕;合併感染破裂時,引起突發性腹劇痛,伴腹膜刺激症狀。盆腔病灶較小時婦檢可無陽性發現,但若病灶位於子宮後壁或子宮直腸陷凹時,陰道後穹隆可觸及痛性結節,當異位灶形成較大的囊腫時,雙合診可在盆腔內觸及囊性包塊,較固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