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性體重下降:
約在生後3~4天,下降至最低點(3%~9%),以後逐漸回升。至出生後第7~10天應恢復才出生時的體重。前期也稱為生理性脫水。如果體重下降超過10%成長第10天還未恢復到出生時體重,則為病理狀態,應分析其原因。
2、生理性黃疸:
足月兒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黃疸多在出生後3~5天出現,5~7天達高峰,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4周。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85umol/L(5mg/dl);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21umol/L(12.9mg/dl),早產兒<257umol/L(15mg/dl)。
3、生理性的異常神經反射:
在胎兒期,脊髓下端在第2腰椎下緣,4歲時上移至第1腰椎,在嬰幼兒期應注意腰椎穿刺的部位。並且嬰兒期肌腱反射較弱,腹壁反射和提睪反射也不易引出,到1歲時才穩定。3~4個月嬰兒肌張力較弱,Kernig徵可為陽性,2歲以下兒童Barbinsk;徵陽性並可為生理現象。
4、生理性貧血:
出生後2~3個月紅細胞降至3.0×1012/L,Hb降至100g/L左右,出現輕度貧血,稱為“生理性貧血”,以後Hb逐步增加。其原因是出生後自主呼吸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紅細胞生成素減少,骨髓造血功能暫時降低,網織紅細胞減少;胎兒紅細胞壽命較短,且破壞較多(生理性溶血);加之嬰兒生長髮育迅速,迴圈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
5、生理性白細胞比例變化:
出生時中性粒細胞佔65%,淋巴細胞約30%。生後4~6天兩者比例約相等。之後淋巴細胞約佔60%,中性粒細胞約佔35%,至4~6歲時兩者比例又約相等,即4~6歲以後白細胞分與成人相似。
6、生理性血紅蛋白(Hb)成份改變:
出後時胎兒血紅蛋白(HbF)佔70%,HbA約佔30%,HbA2<1%。出生後HbF迅速被HbA所替代,1歲時HbF<5%,2歲時<2%。
7、生理性扁桃體腫大:
扁桃體包括咽及顎扁桃體,前者6個月已發育,後者1歲未才逐漸增大,3歲和6歲兩個階段是扁桃體生理性肥大時期,即4~10歲發育達高峰,14~15歲測漸退化,故扁桃體炎常見於年長兒,嬰兒則少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