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陳玉明

  概述

  因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本身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並引起各種症狀和(或)體徵者,稱之為頸椎病。

  從頸椎病的定義可以看出,本病首先屬於以退行性變為主的疾病,但又與多種因素有密切關係,它起源於頸椎間盤的退變,頸椎間盤的退變本身就可以出現許多症狀和體徵,加之合併椎管狹窄,有可能早期出現症狀,也可能暫時無症狀,但遇到誘因後,出現症狀。

  大多數患者在頸椎原發性退變的基礎上產生一系列繼發性改變。這些繼發性改變包括器質性改變和動力性異常。器質性改變有髓核突出和脫出、韌帶骨膜下血腫、骨刺形成和繼發性椎管狹窄等。動力性改變包括頸椎不穩,如椎間鬆動、錯位、曲度增加。這些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的改變,構成了頸椎病的實質。

  臨床表現

  (一)頸型頸椎病

  1、症狀以青壯年居多頸部感覺酸、痛、脹等不適。這種酸脹感以頸後部為主。而女性患者往往訴肩胛、肩部也有不適。患者常訴說不知把頭頸放在何種位置舒適。部分患者有頸部活動受限,少數可有一過性上肢麻木,但無肌力下降及行走障礙。

  2、體徵患者頸部一般無歪斜。生理曲度減弱或消失,常用手指捏頸項部。棘突間及棘突旁可有壓痛。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1、根性痛根性痛是最常見的症狀,疼痛範圍與受累椎節的脊神經分佈區相一致。與根性痛相伴隨的是該神經分佈區的其他感覺障礙,其中以麻木、過敏、感覺減弱等為多見。

  2、根性肌力障礙早期可出現肌張力增高,但很快即減弱並出現肌無力和肌萎縮徵。在手部以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萎縮最為明顯。

  3、腱反射異常早期出現腱反射活躍,後期反射逐漸減弱,嚴重者反射消失。然而單純根性受壓不會出現病理反射,若伴有病理反射則表示脊髓本身也有損害。

  4、頸部症狀頸痛不適,頸旁可有壓痛。壓迫頭頂時可有疼痛,棘突也可有壓痛。

  5、特殊試驗當有頸椎間盤突出時,出現壓頸試驗陽性。脊神經牽拉試驗陽性。

  (三)脊髓型頸椎病

  1、症狀 患者首先發生雙側或單側下肢發沉、發麻的症狀,隨之出現行走困難,下肢肌肉發緊,行步慢,不能快走,重者明顯步態蹣跚,更不能跑。雙下肢協調差,不能跨越障礙物。雙足有踩棉花樣感覺。自述頸部發硬,頸後伸時易引起四肢麻木。

  一般下肢症狀可先於上肢症狀出現,上肢多一側或兩側先後出現麻木、疼痛。部分患者有括約肌功能障礙、尿瀦留。除四肢症狀外,往往有胸1 平面以下面板感覺減退、胸腹部發緊,即束帶感。

  2、體徵最明顯的體徵是四肢肌張力升高,嚴重者稍一活動肢體即可誘發肌肉痙攣,下肢往往較上肢明顯。下肢的症狀多為雙側,嚴重程度可有不同。

  上肢的典型症狀是肌無力和肌萎縮,並有神經根性感覺減退,下肢肌萎縮不明顯,主要表現為肌痙攣、反射亢進,出現踝陣攣和髕陣攣。面板的感覺平面檢查常可提示脊髓真正受壓的平面。Hoffmann徵陽性,Babinski、Oppenheim、Chaddock、Gordon徵亦可陽性。腹壁反射、提睪反射可減弱甚至消失。

  (四)椎動脈型頸椎病

  1、眩暈頭顱旋轉時引起眩暈發作是本病的最大特點。正常情況下,頭顱旋轉主要在頸1 - 2 之間。椎動脈在此處受擠壓。如頭向右旋時,右側椎動脈血流量減少,左側椎動脈血流量增加以代償供血量。若一側椎動脈受擠壓血流量已經減少無代償能力,當頭轉向健側時,可引起腦部供血不足產生眩暈。一般頭顱轉向健側,而病變在對側。

  2、頭痛 由於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使側支迴圈血管擴張引起頭痛。頭痛部位主要是枕部及頂枕部,以跳痛和脹痛多見,常伴有噁心嘔心、出汗等自主神經紊亂症狀。

  3、猝倒是本病的一種特殊症狀。發作前並無預兆,多發生於行走或站上時,頭頸部過度旋轉或伸屈時可誘發,反向活動後症狀消失。這種情形多系椎動脈受刺激後血管痙攣,血流量減少所致。

  4、視力障礙患者有突然弱視或失明,持續數分鐘後逐漸恢復視力,此係雙側大腦後動脈缺血所致。此外,還可有複視、眼睛閃光、冒金星、黑嚎、幻視等現象。

  5、感覺障礙面部感覺異常,口周或舌部發麻,偶有幻聽或幻嗅。

  診斷要點

  (一)頸型頸椎病

  1、頸部、肩部及枕部疼痛,頭頸部活動因疼痛而受限制。因常在早晨起床時發病,故被稱為落枕。

  2、頸肌緊張,有壓痛點,頭顱活動受限。

  3、X 線片上顯示頸椎曲度改變,動力攝片可顯示椎間關節不穩與鬆動。由於肌痙攣頭偏歪,側位X 線片上出現椎體後緣一部分重影,小關節也呈部分重影。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狀,其範圍與受累椎節相一致。頸肩部、頸後部痠痛,並沿神經根分佈區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有時面板有過敏,撫摸有觸電感,神經根支配區域有麻木及明顯感覺減退。

  2、脊神經根牽拉試驗多為陽性,痛點注射治療療法對上肢放射痛無顯效。

  3、X 線正位片顯示鉤椎關節增生。側位片生理前弧消失或變直,椎間隙變窄,骨刺形成。伸屈動力片示頸椎不穩。

  (三)脊髓型頸椎病

  1、自覺頸部無不適,但手動作笨拙,細小動作失靈,協調性差。胸部可有束帶感。

  2、步態不穩,易跌倒,不能跨越障礙物。

  3、上下肢肌腱反射亢進,張力升高,Hoffmann徵陽性,可出現踝陣攣和髕陣攣,重症時Babins ki徵可能呈陽性。早期感覺障礙較輕,重症時可出現不規則痛覺減退。感覺喪失或減退區呈片狀或條狀。

  4、X 線顯示病變椎間盤狹窄,椎體後緣骨質增生。

  5、M R I 檢查示脊髓受壓呈波浪樣壓跡,嚴重者脊髓可變細,或呈念珠狀。磁共振還可顯示椎間盤突出,受壓節段脊髓可有訊號改變。

  (四)椎動脈型頸椎病

  1、頸性眩暈(即椎一基底動脈缺血徵)和猝倒史, 且能除外眼源性及耳源性眩暈。

  2、個別患者出現自主神經症狀。

  3、旋頸誘發試驗陽性。

  4、X 線片顯示椎節不穩及鉤椎關節增生。

  5、椎動脈造影及椎動脈血流檢測可協助定位但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