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周孟瀚

  很多人在身體非常疼痛的時候,會想到是不是自己疼痛處的骨壞了。這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受傷之後會很疼,尤其是骨折。都要到醫院看醫生。

  此文的題目為什麼說“骨受傷後為什麼不會疼”,是故意弄炫,吸引眼球嗎?不是。因為我們被傳授的常識往往是錯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骨。

  骨是身體除了牙齒之外最硬的組織。在身體內起支撐的作用。沒有骨的支撐,人就成了一團肉。

  骨細胞聚在一起,很像雞蛋按一定排列規律堆在一起。不過骨“蛋殼”很厚,互相融合。我們通常說的骨就是指融合在一起的“雞蛋殼”。骨細胞不是硬的,生存於“雞蛋殼”的縫隙中,由骨組織中含的液體營養(這液體是由骨外的軟組織中滲透過來的)。

  骨細胞內容很多時,不能完全被X線穿透,在X線片上顯得很白(密度高)。骨細胞內容少時,能被X線穿過,在X線片上顯得有些灰黑(密度低),只剩下骨“蛋殼”不透X線了。這就是所謂骨質疏鬆。因此,骨質疏鬆是骨細胞液內容的減少,不是“蛋殼”(骨鈣)的減少。補鈣治療骨質疏鬆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

  由於骨細胞聚集的很緊密。不允許其它的組織進入。所以骨組織中沒有神經接受感覺的細胞。沒有神經接受感覺的細胞的地方,是感覺不到疼痛的。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不論骨質緻密也好,還是疏鬆也好,骨是不會疼的。那種認為骨質疏鬆是全身疼痛之源的認識是錯誤的。

  骨組織和其它組織一樣,受到外力後也會水腫。由於其緻密程度大於身體其它組織,它的消腫速度最慢,往往兩到三年才能消腫。在臨床上,通過核磁共振檢查,兩三年後仍可以看到骨的水腫,而此時身體受傷後的疼痛早已消失。所以很多醫生用核磁共振檢查來判斷骨損傷的新鮮或陳舊是不準確的(因為沒有人受傷之前會做核磁共振檢查,以證明沒有受傷)。

  其次,疼痛的來源。

  所有身體疼痛的來源,均在骨外。骨外的軟組織裡有神經的感覺蒐集結構――感受器――神經末梢。神經末梢可以延伸到身體軟組織的任何角落。所以碰觸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會有感覺。太強烈的感覺就是疼痛。

  骨是支撐身體的。骨折以後,受骨周圍肌肉的牽拉變形,導致不能正常支撐,可以傷及骨膜和其它包裹骨的軟組織,引起出血和這些組織腫脹,刺激神經末梢的感受器,使我們感覺很痛。

  骨與骨之間形成的關節,使我們能做出不同的體態。包裹關節的軟組織在我們擺出不同體態時,受到不同方向力的牽扯,反覆受力牽扯,則會受傷,腫脹。水腫擠壓神經末梢,使我們感覺疼痛。比如長距離的行走,膝關節反覆彎曲、伸直,最後會膝關節疼痛。許多堅持行走鍛鍊的老年人的髖、膝、踝腫痛就是這個原因。

  有的時候,骨的關節面長期受傷,壞死。關節表面破壞。雖然不會引起疼痛(前面說過的理由),但由於結構的改變,導致包裹骨關節的軟組織受力異常,出現損傷。這是所有關節結構異常的疼痛原因。所謂“我不殺伯夷,伯夷因我而死”。骨雖不會痛,但骨形態改變,導致關節周圍軟組織活動時受力不協調而受傷,引起關節疼痛。許多老人的關節疼痛時,不活動就不會疼痛。而此時身體內的骨仍在支撐老人的肢體,這個情況也證明了,“骨不會痛”。

  我們常因關節疼痛看醫生。很多醫生會要求我們在疼痛期間不要活動。這個要求往往不如給藥被重視。其實,“疼痛期間不要活動”才是治療疼痛的唯一有效方法。醫生開的都是止痛藥,給什麼藥物都不如“疼痛期間不要活動”。不活動,關節周圍受傷的軟組織才有時間休養,疼痛才能消失。

  此文說“骨不會痛”的目的,就是想幫助所有有疼痛的人理清身體疼痛的原因。除了骨不能支援身體正常形態的疼痛要考慮骨有損傷外,通常骨不會有問題。

  另外也說明了許多常見的骨病,比如頸椎病、膝關節病、腰椎病踝關節病等等,都是子虛烏有的冤案。

  其實不僅是骨受傷後不會疼痛,其它的還有軟骨、關節面的軟骨、半月板、椎間盤等,受傷後都不會疼痛。道理都一樣,因為它們內部都沒有――“神經感受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