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術目的
1、清除牙周袋壁的病變組織,暴露病變的根面和牙槽骨,便於在直視下徹底地清除根面的菌斑、牙石和病變組織。
2、使牙周袋變淺或恢復正常,使患者和醫師易於保持牙面清潔,減少炎症的復發。烏魯木齊市口腔醫院口腔特診科樑照忠
3、矯正因牙周病變所造成的軟、硬組織缺陷和不良外形,建立生理性的牙齦外形,便於患者自身控制菌斑,維護口腔衛生。
4、促使牙周組織修復和再生,建立新的牙周附著關係。
5、恢復美觀和功能需要以及利於牙齒或牙列的修復,如覆蓋裸露的根面、增寬附著齦、改變繫帶附著的位置、延長l臨床牙冠、種植牙等。
二、手術時機患者是否需要牙周手術治療,應在牙周基礎治療後至少1~3個月時,對其進行全面的牙周檢查和必要的X線複查後作出判斷和手術方法的選擇。
基礎治療應包括口腔衛生指導、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齦上潔治、齦下刮治(根面平整)、炎症控制後必要的咬合調整,還應消除所有的菌斑滯留因素以及進行必要的牙髓治療。複查時要了解患者對基礎治療後的反應及當前的病情,患者的年齡及全身健康狀況,患者能否良好合作,能否有效控制口腔衛生,吸菸者是否願意戒菸等。只有在完成治療並全面複查之後,才能對符合適應證者進行手術。
三、手術適應證 經基礎治療後口腔衛生良好,但仍具有下列情況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1、經齦下刮治後牙周袋仍≥5mm,探診後有出血或溢膿。
2、基礎治療不能徹底清除根面刺激物者,常見於磨牙根分叉區和前磨牙區。
3、牙槽骨外形不規則,有深的凹坑狀吸收、骨下袋等,須手術修整骨外形,或進行植骨術,或進行引導性組織再生術。
4、後牙的根分又病變達Ⅱ度或Ⅲ度者,手術有利於徹底刮淨牙石、菌斑,暴露根分叉,或進行引導性組織再生術使病損處骨質修復,或需要進行截根、分根、半牙切除等。
5、最後一個磨牙的遠中骨袋,需手術治療。
6、存在附著齦過窄、個別牙牙齦退縮等問題,需採用膜齦手術治療者。
7、齲壞或牙折斷達齦下而影響牙體修復,或修復體破壞了生物學寬度,或前牙臨床牙冠短,笑時露齦過多,需手術延長臨床牙冠,以利治療、修復、或改善美觀者。應根據患牙的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手術方法。
四、選擇手術方法的幾個要點牙周袋的軟組織壁、牙根面、袋底下方的牙槽骨、及附著齦是牙周手術的幾個重要區域,在決定採用何種手術方法時,應考慮到這幾個區域中的一些情況和指標。主要包括:
1、牙周袋軟組織壁的形態特點、厚度、解剖學特點以及是否存在炎症;牙周袋的深度、範圍、與牙槽骨的關係即骨上袋還是骨下袋(骨內袋);
2、根面牙石等刺激物的存在情況,有無根分叉病變,器械是否能進人病變區;
3、牙槽骨的形態、高度,有無凹坑狀吸收、水平或垂直吸收、及有無其他畸形等;
4、有無適當寬度的附著齦,牙齦的厚度和形態如何,有無其他膜齦缺陷或美觀問題。
5、還應注意患者對基礎治療後的反應,患者的合作程度,能否控制菌斑、保持良好的El
腔衛生,患者是否吸菸,能否戒菸等。
五、手術禁忌證
1、區域性炎症和病因未消除。
2、患者不能配合因為良好的菌斑控制是牙周手術治療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如果患者不重視或由於殘障等,在基礎治療階段未能充分掌握和實施菌斑控制,則不應進行手術治療。有學者報告,菌斑控制不佳者,手術對其牙周情況有害而無利。
3、患有全身疾病且未得到控制(如糖尿病未控制),或因全身病情不能經受外科手術者,例如:血液病、半年內曾發生心血管意外等。此外,吸菸量多者術後癒合及療效均差。
六、手術基本要點
1、術前準備術前一定要經過潔治、刮治等除去病因和消炎治療,患者必須掌握控制菌斑的方法,做到術區牙面無或僅有少量菌斑,而且術後能堅持清除菌斑。術前應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使患者瞭解牙周手術的目的及術中、術後可能出現的問題,取得患者知情同意。術前一定要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狀況,是否需預防性用藥;作必要的化驗檢查,如血常規,出血時間、凝血時間、某些傳染病的篩查等。還應詳細檢查和記錄手術部位的牙周袋深度、附著水平、齦緣位置、附著齦寬度、牙齒動度等臨床指標。
2、無菌觀念作牙周手術和其他口腔手術要求一樣,應有無菌觀念,注意無菌操作,並預防交叉感染。
3、無痛手術應用區域性浸潤麻醉或神經傳導阻滯麻醉,使手術達到無痛地順利進行,必要時可使用鎮靜劑。
4、減輕創傷術中操作應輕柔、準確,儘量避免對牙周組織的損傷,例如,在翻開粘骨膜瓣時避免過度壓迫軟組織、避免齦瓣的撕裂;為保持術中視野清晰,術中使用吸引器而不使用幹紗布擦拭,避免棉纖維留在傷口內;避免牙槽骨不必要的長時間暴露和損傷,保持骨的溼潤;術中沖洗時要用無菌生理鹽水;縫合時確保軟組織將骨面完全覆蓋等。
5、縫合在大多數牙周手術中,需對齦瓣進行縫合,將齦瓣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上,齦瓣要完全覆蓋骨面,並與骨面和牙面貼合。
6、牙周塞治劑(保護劑)的應用牙周手術後常在術區傷口表面放置牙周塞治劑,可避免咀嚼時食物、舌體等與傷口的接觸,防止對術區造成創傷。塞治劑具有止血、止痛、保護傷口、防止感染、固定軟組織等作用。其成分和應用見本章第三節。
7、術後護理
①應向患者說明術後可能出現的疼痛反應,並給予止痛劑以備用。
②術後菌斑控制是手術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術後短期內疼痛和不適常影響自我口腔衛生的維護,可讓患者使用抗菌劑漱口,如0、12%~0、2%氯己定含漱,每天2次,每次含漱l分鐘,並在拆線後仍要讓患者複診,對牙面進行清潔,這是術後一個月內有效的機械性菌斑清除方法。
③術後傷口的穩定是影響術後結果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除在術中採用適當的縫合技術外,在術後癒合最初期應使牙齦組織免受機械陛創傷,如不用術區咀嚼食物等。一般術後7天拆線,如對術後傷口穩定有特殊要求,也可適當延遲拆線時間或再次放塞治劑。
④拆線後可對術區用生理鹽水或1%H。
沖洗。如果癒合滿意,可讓患者用軟毛牙刷輕輕刷牙,用牙籤輕柔地清潔牙鄰面,注意在早期不要用牙間隙刷,以免對鄰面組織造成損傷。此時可每2周複查1次,檢查菌斑控制情況,以後複查間隔時間可逐漸加長。
⑤術後是否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可根據手術種類、手術範圍及患者的全身情況而定。
非適應證
1、未經基礎治療,牙周炎症未消除者。
2、牙周袋過深,袋底超過膜齦聯合。
3、牙槽骨病損及形態不佳,需行骨手術者。
4、前牙的牙周袋,牙齦切除術會導致牙根暴露,影響美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