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直腸瘻是指直腸火肛管與周圍面板相同的一種異常管道。多為肛周膿腫的後遺症。以區域性反覆流膿、疼痛、瘙癢為主要症狀。可反覆發作、長年不愈。治療不當常造成肛門失禁火控便功能不全。中醫有很多外治法,既可有效的防治肛門直腸瘻復發,又可避免肛門功能損傷。傷口癒合快,減少併發症,縮短療程。避免多次手術之苦。
1、薰洗療法:薰洗法可廣泛用於治療各期肛瘻,應用該法的目的在於清潔區域性,緩解痙攣,消腫、散結、斂口,常用方劑如祛毒湯:瓦松、馬齒莧、甘草各15
克,五倍子、川椒、防風、蒼朮、枳殼、側柏葉、蔥白各9克、朴硝30克。上藥加水煎後。煮沸放盆內先熱薰後坐浴10至20分鐘。或用苦蔘湯,或五倍子湯,或薰洗灌腸液等,先薰後洗,1次/日。
2、敷貼療法:薰洗後用三黃膏,或九華膏敷貼患處,1次/日。
3、沖洗療法:用生理鹽水或雙氧水,薰洗灌腸液(按1:1的比例配製),裝入注射器中,接上針頭或輸液用塑料管,從外口插入,伸入管道內反覆沖洗,使其引流通暢。
4、切開療法:適用於低位肛瘻。
5、脫管法:一種是視瘡大小深淺,將藥做成棒狀或條狀,插入竅內。另一種是將藥放在紙中,插入瘻管,蝕去惡肉,用生肌散等收口。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①砒霜15克,紅礬37克,黃丹18克水飛二次焙乾,蠍梢8個瓦上焙乾,草烏頭6克去皮使用,燒製而成,研細用皮紙裹之,插入瘻道次日見瘡口成黑色,待腐肉脫落,出現鮮紅色肉時可換用生肌散治療。②信石3克,白礬6克,密陀僧、辰砂各1.5克,燒製後,研細加入白麵粉混合,作成錠子,插入瘻道。③一般用枯痔釘,將它插入瘻道,當腐肉被破壞後,出現鮮紅色肉芽時,用生肌散治療。
6、掛線療法:其機制是依靠掛線逐漸收縮的機械作用,使掛線內的組織因缺血逐漸壞死,瘻管慢慢被剖開,使引流通暢,從而防止急性感染的發生。這種逐漸剖開瘻管的方法,其最大優點是:被掛線以內的組織,在逐漸切開的過程中,基底創面也逐漸開始癒合,括約肌雖然被切斷,但斷端已被瘢痕組織所固定,斷端不致因切斷而回縮,致使分離太大,癒合後瘢痕小,不會引起肛門失禁。因此,這種療法可適用於某些肛管直腸環未纖維化的高位肛瘻和膿腫的病人,但對肛門周圍有面板病的病人,或有嚴重的肺結核、梅毒和身體極度虛弱的病人,以及有癌症併發有肛瘻,都不宜採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