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奶奶最近都愁死了——本來3個多月前兒媳婦生了個大胖小子,多好的事兒啊,可是,近來這孩子到了晚上就哭鬧個不停,整宿整宿地出大汗,抱起來餵奶都哄不好,眼瞅著小腦袋後面的頭髮越來越稀,這可怎麼辦啊?於是,張奶奶抱著孫子去找了兒科大夫。經過一系列檢查,孩子被診斷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張奶奶感到很困惑,仔細諮詢了醫生。
張奶奶:醫生啊,這個佝僂病是怎麼回事啊?
醫生:您孫子是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是因為身體裡的維生素D不足,造成鈣、磷代謝紊亂,鈣不能正常沉著在骨骼的生長部分,所以骨骼發生病變,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張奶奶:那孩子總是夜裡哭就是這個病嗎?
醫生:佝僂病除了影響骨骼之外,也會影響神經、肌肉、造血、免疫等組織器官功能,其中,神經精神症狀中就包括了多汗、易激惹、夜驚和夜啼,特別是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易激惹,隨時發生如解大便那樣的用力“屏氣”,但是,這些都不是佝僂病的特異症狀,不是說小朋友夜裡哭就是得了佝僂病,所以,還是得上醫院來檢查一下。
張奶奶:醫生,我還是有點兒不明白,孩子這個病是怎麼得上的呢?
醫生:說起佝僂病的病因,那就有點複雜啦,其中,根本原因是維生素D缺乏。孩子體內的維生素D一部分是陽光紫外線照射面板後由7-脫氫膽固醇轉化成的,這個是孩子身體裡自己有的,只要照照陽光就成了,現在的小孩子因為家長怕外出生病或出危險,通常缺乏室外活動,長期在室內少見天日,陽光照射自然就不足,導致日光促成體內維生素D生成量降低而易患佝僂病。
張奶奶:哦,這樣啊,我們怕孩子受風,是不經常帶出門晒太陽,以後一定注意。那麼,這個病還跟別的有關係嗎?
醫生:有。首先,佝僂病跟飲食還是有一定關係的。食物中的鈣、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適宜,也可以導致佝僂病的發生。母乳中的鈣磷比例為2:1,這個比例是易於吸收的,而牛奶裡含鈣、磷雖然多,但磷含量高,吸收較差,所以牛奶餵養的孩子佝僂病發病率比母乳餵養的孩子高。當然,現在的配方奶粉已經注意調整鈣磷比例,在鈣吸收方面比牛奶有了很大改進。除了餵奶以外,有的孩子的家長缺乏營養知識,在為嬰兒新增輔食時,過分講究高糖、高蛋白,導致孩子偏食、挑食,造成體內維生素D和其它微量元素的缺乏。另外,由於母乳餵養減少、偏食、挑食和室外活動減少,孩子的體質會下降,容易患呼吸道和腸道疾病,現在家長都對孩子比較關心,一有小病就要打針吃藥,而長期使用抗生素、止瀉藥和某些清熱沖劑等藥物會影響孩子體內正常代謝,影響膽酸對維生素D的正常吸收,導致維生素D缺乏。
張奶奶:我大概明白孩子是怎麼得病的了,那我家孩子的病還不嚴重吧,這個病會有什麼嚴重後果呢?
醫生:您家孩子目前只是夜驚、夜啼,血鈣是正常的,X片也正常,所以還是初期,不算嚴重,不過,這個病要是不及時治,到了活動期,就要影響孩子的骨骼發育了。活動期佝僂病的孩子一般會出牙比普通孩子晚,嚴重的頭骨會變薄,按上去像乒乓球一樣,7-8個月的孩子會出現“方顱”。佝僂病的孩子胸廓發育也會異常,肋骨軟化後會造成“雞胸”、“肋骨串珠”,這種畸形會對心肺功能有影響的。學走路前後,由於骨鈣化不足,孩子還會出現“O形腿”和“X形腿”,不僅影響美觀,還容易發生骨折。
張奶奶:我知道了,原來這個佝僂病的危害這麼大啊,那這個病該怎麼治呢?
醫生:佝僂病治療的根本目的在於控制活動期,防止畸形和復發,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綜合治療時很重要的。對於活動期的佝僂病,需要合理餵養,並堅持經常晒太陽,積極防止併發症,而且,需要口服維生素D,同時,補充適當的鈣劑等輔助藥物。當然,這些藥物一定要讓醫生來決定,不能自己隨便減停。
張奶奶:好,我一定按照醫生要求的劑量堅持給孩子吃藥。醫生,這個病是可以預防的嗎?
醫生:佝僂病是可以預防的。而且,預防工作應該從孩子的媽媽開始做起。懷孕後期(第7、8、9三個月)胎兒對維生素D和鈣磷的需要量是不斷增加的,所以,為了寶寶生下來不缺維生素D,做好孕期保健非常重要。孕婦應該經常到戶外活動,多晒太陽,多吃些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鈣、磷和蛋白質的營養物質。對於新生兒,應該提倡母乳餵養,並且提倡儘早開始晒太陽(生後2-3周)。早產兒應該生後即開始每日口服維生素D800IU,3個月後改為每日400IU;而足月兒生後兩週應開始每日口服維生素D400IU,至2歲。嬰幼兒期的孩子生長髮育較快,容易發生佝僂病,所以必須堅持採取綜合性預防措施,提倡母乳餵養、及時新增輔食、多晒太陽是預防佝僂病的最簡便的措施。
張奶奶:我明白了,原來預防佝僂病這麼簡單啊,謝謝醫生了。
醫生:不用客氣。
小編後記:張奶奶的小孫子在給予維生素D和鈣劑積極治療後,病情很快就好轉了,現在這個小小夜哭郎晚上睡得可好了,張奶奶的臉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