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早上八點,我向往常一樣來到神經外科專家門診,一位60多歲的老人早已坐著輪椅等候在我的診室。經詢問,老燕是一位62歲的退休高階園藝師,得病已經快4年啦,開始時只是雙腳麻木,後來成了雙腿麻木,腿上像有螞蟻爬一樣的感覺,走路稍微遠一點,就感到雙腿像墜了鉛一樣無力,必須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走路,那時一口氣還能走將近一公里,曾在當地醫院看病,並做了腰部CT檢查,診斷為腰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醫生建議他做腰椎管減壓手術,術後很順利,一個月後,老燕練習走路時仍感到雙腿力量不夠,再次找到手術醫生,醫生建議加強鍛鍊,三個月過去啦,老燕感覺雙腿麻木更重啦,走路也不如以前走得遠啦,於是,老燕又到外地的一家醫院看病,當地的醫生又讓他做了個腰部的CT,診斷仍是腰椎管狹窄,還要繼續手術減壓,於是,老燕又做了第二次腰椎管減壓手術,又三個月過去啦,老燕感覺症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重啦,咬著牙也就只能走三、四百米,大小便也不靈啦,大便乾燥困難,小便使不上勁,也尿不乾淨,甚至有時還尿褲子。這時老燕感到問題有些嚴重,又到一家比較大的醫院去看病,並做了個腰部的核磁共振檢查,不料,醫生的診斷仍然是腰椎管狹窄,老燕問都做了兩次手術啦,為什麼不但沒好,反而更重啦,醫生解釋說,前兩次手術減壓的寬度和長度都不夠,沒有解除神經的壓迫,所以才會加重,必須做第三次徹底的減壓手術,於是,老燕又開了第三刀,誰知三個月過後,老燕想下地時,別提走路啦,站立都困難啦,更讓老燕著急的是,拔了尿管後,老燕不會排尿,從此,老燕就離不開了輪椅和尿管。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神經外科孟祥靖
瞭解了這些情況後,我問老燕,前幾次都看的是什麼科,老燕說:“三家醫院看的都是骨科。”我問道:“這次為什麼要來我的神經外科看病呢?”老燕說:“我們小區有一個病人症狀和我差不多,是在你這裡治的,老伴讓我過來看看,不滿你說,我已經不抱任何希望啦。”看到老燕失望的樣子,我鼓勵他說:“您先彆著急,我先給你做個查體,根據我的判斷,你的病不屬於骨科,應該屬於神經外科,還能治好。”於是,我為老燕做了詳細的查體,並進行了胸腰段的脊髓核磁共振檢查。
看完了老燕的片子後,我對老燕說:“根據我的判斷,你的病不是腰間盤突出,也不是腰椎管狹窄,而是脊髓血管畸形。”老燕一聽有些愕然,問道:“血管畸形不是胎裡帶的的嗎?年輕人才會得啊,我都這把年紀啦,還會得這種病嗎?”我解釋說:“脊髓血管畸形有很多種型別,其中一種叫硬脊膜動靜脈瘻,是最常見的,它多發生在中老年人,年齡多在50歲--65歲之間,你的症狀是比較典型的,很多病人都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前列腺肥大等病,普通的脊髓核磁共振檢查或檢查部位不正確,往往發現不了,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治療,一般4年左右,就基本上不能下地行走啦,但雙腿還可以在床上活動。”老燕一聽來了精神,忙問道:“那我現在應該怎麼辦?”我說:“你應該住院首先做全脊髓動脈造影,這是診斷這種病的唯一標準,明確了血管畸形的位置後,再行手術切除,一般情況下,術後半個月症狀就會逐漸好轉。”老燕問道:“有了核磁共振檢查還不夠嗎?”我知道,這些年他花了不少冤枉錢,是心疼錢,我解釋說:“核磁共振檢查只能看個輪廓,要精確畸形血管的位置,必須做全脊髓動脈造影,這才是診斷這種病的金標準。”
住院第二天,我為老燕進行了全脊髓動脈造影,證實是一個位於胸9節段的硬脊膜動靜脈瘻,三天後,老燕又接受了第四次手術,術後第二天,老燕覺著腿上像螞蟻爬的感覺減輕啦,他高興地說:“三次手術都沒有這樣的感覺,這回算是治到病根上啦,我也有信心啦。”術後兩週,老燕開始在家人的攙扶下練習下床,半年後的一個週一,老燕拄著柺棍又來到我的門診,高興地說:“孟主任你看,我又可以走路啦。”
硬脊膜動靜脈瘻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脊髓血管畸形,由於該病缺乏特徵性臨床症狀和體徵,很容易誤診。許多神經外科專家都指出:誤診的主要原因一是醫生對該病的認識不足或不瞭解;二是檢查方法選擇不當或欠全面。因此,只要醫生對該病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選擇正確檢查和治療方法,早期診斷和治療(手術或栓塞),大多數患者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神經外科孟祥靖
本文系孟祥靖醫生授權釋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