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1~2天內口腔、咽、軟顎、頰黏膜、舌、齒齦出現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周圍繞以紅暈,破潰成小潰瘍,由於疼痛,常流涎和拒食。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4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後只獲得該型別病毒的免疫力,對其它型別病毒再感染無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後還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別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發病原因
有數種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薩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腸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薩奇病毒是腸道病毒的一種。腸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內的整個消化道,通過汙染的食物、飲料、水果等經口進入體內,並在腸道增殖。
發病機制
口蹄疫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現稱為口皰病毒(aphoviruses)。呈球狀顆粒,直徑為22~30nm,有7種不同的血清型:即A,O,C,SATI,SATZ,SAT3和亞洲-1型。至少有63個亞型。各流行區的型別分佈有所不同,各型間無交叉免疫作用。從人類分離到的幾乎都是O型,偶有C型。傳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動物。患病動物的血液、面板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糞、乳汁均帶有病毒。大多是通過直接和患病動物接觸或擠乳時,病毒通過面板微小傷口進入人體發病,偶可通過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製品被感染髮病,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頭也可感染。人與人之間很難相互傳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