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的一種紅色粟樣粒丘疹,伴有強烈的瘙癢和麻刺感,常見於溼熱氣候時,由汗腺導管阻塞或排洩障礙。引起汗腺導管阻塞或排洩障礙。痱子的形成是由於夏季氣溫高、溼度大,身體出汗過多,不易蒸發,汗液浸漬表皮角質層,致汗腺導管口閉塞,汗腺導管內汗液儲留後,因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汗液滲入周圍組織引起刺激,於汗孔處發生皰疹和丘疹,發生痱子。也有醫家認為:汗孔的閉塞是一種汗孔的原發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種感染與熱和溼的環境有關。
體格檢查即可診斷。
1、紅痱:臨床上最常見的紅痱(紅色粟粒疹)是因汗液在表皮內稍深處溢位而成。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多發於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婦女乳房下以及小兒頭面部、臀部,為針頭大小的尖頭圓形的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有輕度紅暈。皮疹常成批出現,自覺輕微燒灼及刺癢感。皮疹消退後有中輕度皮屑。
2、白痱:白痱(晶形粟粒疹) 是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溢位而成。常見於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長期臥床和過度衰弱的患者。在頸、軀幹部發生多數針尖至針頭大小,淺表性小水皰,壁極薄,微亮,內容清,無紅暈。無自覺症狀,輕擦之後易破,幹後有極薄的細小鱗脣。
3、膿痱:膿痱(膿疤性粟粒疹) 是頂端有針頭大淺表性小膿皰。臨床上較為少見,常發生於皺襞部位,如四肢屈側和陰部,小兒頭頸部也常見。膿皰內常無菌,或為非致病性球菌,但潰破後可繼發感染。
護理:
生了痱子不要用手抓,不要用強鹼性肥皂洗。不要用熱水燙,可用溫水沖洗擦乾,撲撒痱子粉。抓破後有感染的患者,應塗用抗生素藥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