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主任醫師 楊佳欣

  肌腺症,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當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時,稱為子宮肌腺症(又名子宮腺肌症)。以往曾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將非子宮肌層的內膜異位症稱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以示區別。子宮肌腺病多發生於30-50歲經產婦,約有半數患者同時合併子宮肌瘤,約15%患者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對屍檢及因病切除子宮的標本作連續切片檢查,發現10%-47%的子宮肌層中有子宮內膜組織,但其中僅70%有臨床症狀。
  通過對子宮腺肌症標本進行連續切片檢查,發現子宮肌層中的內膜病灶與宮腔面的子宮內膜有些是直接相連的,故一般認為多次妊娠和分娩時子宮壁的創傷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可能是導致此病的主要原因。此外,由於子宮內膜基底膜下缺乏粘膜下層,且子宮腺肌病常合併有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故有人認為基底層子宮內膜侵入肌層可能與高雌激素的刺激有關。
  檢查方法
  1、影像學檢查
  是術前診斷本病最有效的手段。陰道超聲檢查敏感性達80%,特異性可達74%,較腹部探頭準確性高。子宮腺肌病時B超可見子宮均勻性增大,回聲不均;子宮腺肌瘤時B超可見子宮呈不均勻增大,區域性隆起,病灶內呈不均質高回聲。MRI可在術前客觀的瞭解病變的位置及範圍,對決定處理方法有較大幫助。瀰漫性子宮腺肌症的MRI在T2WI上表現為子宮結合帶瀰漫性增厚;侷限性子宮腺肌症在T2WI上表現為與結合帶訊號相近的低訊號腫塊影,邊界模糊。

  2、血清CA125
  部分子宮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這在監測療效上有一定價值。
  診斷
  子宮肌腺病的臨床診斷主要靠病史,凡35歲以內的婦女,出現繼發性、進行性加劇的痛經,檢查時發現子宮增大,質地較硬者,首先應考慮子宮肌腺病的可能。於月經前或經期第1~2天再次婦科檢查,如發現子宮較前增大、變軟、有壓痛時,即可在臨床上診斷本病。由於部分患者無症狀或症狀不典型,子宮無明顯增大或外形不規則呈肌瘤樣突出,術前常致漏診或誤診。影像學檢查對診斷有幫助,但無特異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