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急性或慢性腹瀉患者只需根據病史,體徵及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如糞便常規及培養等即可明確診斷,當一般常規檢查後仍不能作出診斷時,應考慮作進一步檢查,但由於可供檢查的專案甚多,故必須結合每例患者腹瀉的特點而作出選擇。
實驗檢查:
1、糞便檢查:出血、膿細胞、原蟲、蟲卵、脂肪滴等。
2、血液檢查:血紅蛋白、白細胞及其分類等都有助於慢性腹瀉的診斷。
3、小腸吸收功能測定:顯示腸道吸收不良。
4、X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運動功能狀態、膽石等。
5、B超顯像。
6、小腸黏膜活組織檢查。
7、血漿激素和介質測定:對分泌性腹瀉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8、內鏡檢查:結腸鏡檢查和活檢可以發現結腸腫瘤、炎症性腸病、放射性腸炎、缺血性腸炎和腸道特異性炎症等。
輔助檢查:
1、肛門指診:簡單易行,直腸癌大部分在直腸,均可通過肛門指診觸及,故對於診斷直腸癌極有意義。
2、乙狀結腸鏡檢查:簡單易行,檢查1次只需5分鐘,痛苦小,可直接看到腸粘膜病變,並可在檢查過程中取腸粘膜活檢及作腸拭子細菌培養,陽性率高,故對於鑑別診斷意義大。
3、纖維腸鏡檢查:可以從肛門看到回盲部,視野清晰,檢查全面、直接,可以發現比較輕微、範圍小的病變,可攝片、拍電影錄影,是最有意義的鑑別診斷方法,值得推薦。目前纖維腸鏡在全國範圍內比較普及。部分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感到腹痛明顯,偶有誘發冠心病者或導致腸穿孔,但只要術者細緻,是可以避免的。
4、鋇灌腸:部分患者,腸道狹窄或痙攣,腸腔不易通過,需要進行鋇灌腸。可觀察全結腸病變,且鋇灌腸更為安全,痛苦小,可彌補纖維腸鏡之不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