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雙下肢蜷曲是嬰兒腸痙攣的主要症狀,嬰幼兒不能自己述說腹痛,只是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陣發性哭鬧,有時從睡眠中哭醒。每次發作幾分鐘到十幾分鍾,時痛時止。腹痛程度不等,重者可伴有四肢亂動,翻滾,面色蒼白,手足發涼。作為家長看到孩子腸痙攣都會心疼不已,那麼如何預防和治療小兒雙下肢蜷曲呢?
小兒雙下肢蜷曲的第一級治療
給孩子以撫慰,搖動孩子,減低環境噪音,用熱水袋捂嬰兒腹部;對家長給予支援和關心;可服用中藥或二甲基矽油。一些中藥具有解痙作用,服用中藥(洋甘菊、馬鞭草、甘草、茴香、香峰草及薄荷組成的粉末)7天后,腸痙攣改善,但夜醒次數未見減少。二甲基矽油是一種非吸收性藥物,通過改變氣泡表面張力,使氣泡融合或彌散,促進氣體排出,對人體無副作用。試圖用它來減少腸道氣體。但有關它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用二甲基矽油與安慰劑做自身交叉對照研究,1/4-2/3患兒症狀有改善,但與安慰劑相比,無明顯差異。其他減少腸道氣體的藥物如活性碳、α-半乳糖苷酶能吸附氣體或幫助消化高纖維素食物,減少發酵產氣,但目前對腸痙攣的療效尚不肯定。
小兒雙下肢蜷曲的第二級治療
藥物治療。可用解痙藥(如西託溴銨)能阻斷平滑肌的毒蕈鹼型受體,還可直接作用於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痙攣。無效者可用鹽酸雙環胺,它作為一種抗膽鹼能藥物,具有阿托品樣的解痙作用,並有一定的中樞安定作用,在治療嬰兒腸痙攣方面有一定的療效。但近來有研究發現,6個月以下的嬰兒用此藥可發生呼吸暫停,使此藥的應用受到限制。至今尚無一種完全有效的藥物來治療腸痙攣。
小兒雙下肢蜷曲的第三級治療
改變飲食和/或藥物治療。母乳餵養的母親不食用牛奶、奶製品、魚和蛋;人工餵養兒給予豆奶或水解酪蛋白的奶方,能明顯改善嬰兒腸痙攣。對於CMPI引起的腸痙攣者,去除牛奶蛋白,改用豆奶或水解蛋白後,71%-88%的患兒症狀有改善。由於藥物治療(如鹽酸雙環胺)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有時療效不理想,飲食改變可能比用藥更適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