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小朋友來就診時,腎積水已經很嚴重了,初以為是腎積水隱匿起病難以發現,沒料到家長說:產前就知道了,看到孩子生下來也沒什麼不好,就沒有看醫生了。還有一些腎積水術後,就失聯了,等再回來的時候,問題已經拖得難以回頭了。
所以必須要告誡所有腎積水患兒家長一句:隨訪複查很重要!!!
產前腎積水,雖然絕大多數的孩子在出生後都可以有好轉,無需要手術。但是,究竟哪個孩子需要手術哪個孩子不需要手術,究竟何時需要手術,卻是需要隨訪確定的。
上圖:胎兒腎積水的分級
孩子出生後,在3天內複查的超聲“腎積水減輕”是不靠譜的,因為這時候孩子正處在脫水期,出生後5~7天進行第一次超聲檢查才靠譜。縱使第一次超聲“正常”,4周後也還是需要再檢查一次的。
究竟出生後應該進行怎樣的檢查,是沒有統一方案的。我也只能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大家聊一聊腎積水的隨訪,純屬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以腎盂輸尿管連線處梗阻性腎積水為例)。
孩子出生後,我推薦超聲檢查每月一次*3次,隨後每三個月一次*3次,再後每半年一次*2次,以後每年一次*終生。
隨訪過程中,如果腎積水有加重趨勢,就需要增加隨診複查的密度,有手術指徵時及時手術。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腎積水的孩子,在每次發熱的時候最好要查個尿常規,以排除泌尿系感染。特別是嬰幼兒新生兒,抵抗力低下,腎積水合並泌尿系感染的機會很多,又易反覆。
隨訪複查通常僅有這兩項檢查(超聲和尿常規)就足夠了,CT、MR、核素、IVP和膀胱尿道造影等等僅在有特殊情況下(比如考慮手術或鑑別診斷)才需要。
下面重點說說手術後的隨訪
再說一遍,腎積水的治療目的不是消滅積水,而是疏通渠道。常常有家長會誤認為,如果手術中醫生將腎內的積水放乾淨就不會有積水了。腎是產生尿的地方,這種產生是源源不斷的,腎內的尿是不可能被放乾淨的。就算一下放乾淨了,很快就又滿了。渠道疏通以後,尿液可以被及時排走,腎積水會在一定程度上穩定或有減輕,這就是“好了”。
有沒有手術後積水會完全消失的?有的,百裡挑一,全憑運氣,不必奢望。這種積水完全消失的病例幾乎只見於個別很小時就手術的輕中度積水。
腎積水手術,無論是開放還是腔鏡手術,無論是肉體人還是機器人手術,也都不是萬事大吉的。手術方式不同,問題又各有特點,我主要聊聊一些主要共性的東西(感染和積水)。
手術後順利恢復出院時,家長一定要問清楚手術醫生,孩子的輸尿管內有沒有留置雙J管。如果有留置,一定要問清楚拔管時間,我傾向於術後4~6周拔管;有一些需要延遲拔管(一般也不會超過三個月)的,我一定會特別囑咐。如果管子停留時間過長,塑料會老化、管上面會長結石,泌尿系感染也難以治癒。
上圖:腎盂輸尿管連線處梗阻性腎積水的手術示意圖(留有雙J管)
在留置雙J管期間,超聲腎積水數值會較術前有很大改觀,這期間無需要頻繁複查超聲,有管在,吻合口就肯定是通暢的。但是這期間尿常規需要多次複查,因為泌尿系感染有時候是非常麻煩的。留管期間尿常規內有時會有些紅細胞(潛血),患兒減少活動和拔管後多會消失。
拔除雙J管以後,腎積水一般都會恢復到手術前的程度,甚至在某一段時間更為“嚴重”,而後再逐漸“回落”,可以有所“波動”,一般認為術後一年腎積水才會比較“穩定”。
拔雙J管以後(未留置雙J管的從手術開始),我推薦超聲檢查每月一次*3次,隨後每三個月一次*3次,再後每半年一次*2次,以後每年一次*終生。隨訪過程中,如果腎積水有加重趨勢,需要增加隨診複查的密度。
每次複查時同時驗個尿常規。如果尿常規中有白細胞增加等泌尿系感染表現,在用抗生素前,一定要送個尿培養!用了抗生素後很可能會造成培養陰性。能搞清楚是什麼細菌感染,有藥敏結果,治療選藥會更有針對性。
很多人問,可不可以在當地複查,那要看您當地的超聲報告單夠不夠規範(我還是推薦返院複查),按道理說腎積水在超聲下是非常容易看到和分辨的。一個規範的腎積水超聲報告,至少應該包括腎臟的大小,腎皮質的厚度,腎盂的前後徑,輸尿管有無擴張這幾個基本內容。腎盂前後徑和腎皮質厚度在評價積水嚴重程度中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為便於比較,我推薦統一取排尿後的數值。
上圖:C所示的就是腎實質厚度,D所示的就是腎盂前後徑
醫生下的主觀“輕度”“中度”“重度”積水結論並不重要,超聲科醫生描述的客觀具體數值更為重要。檢查時間、檢查機器和檢查醫生不同,數值上可能會有幾毫米的差異,可以理解的,不必糾結。大的變化趨勢遠比一次的資料重要得多。
醫院不同,尿常規的專案會有不同,比如我院急診尿常規的專案就比普通尿常規的專案要少。但一般初篩有無泌尿系感染均是可以的。
如果複查過程中發現腎積水不斷加重,可能會是吻合口水腫或吻合口狹窄。處理上有多種辦法,比如可以進行:經膀胱鏡重新留置雙J管,或者腎盂穿刺引流,可以應對吻合口水腫。如果是吻合口狹窄,就需要進行經皮腎鏡狹窄切開,或者重新進行腎盂輸尿管吻合。
泌尿系感染的治療要求儘早開始應用抗生素,抗生素要足量,抗生素要對所感染的細菌有效,治療時間要足夠長。沒有必要談抗生素色變,也要注意不濫用抗生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