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技術提高、接受手術治療的人也就相應增加了許多。雖然大量臨床研究已證實,膽囊切除有循證學依據,但是並不代表不存在併發症。這些併發症中,包括早期的切口疼痛、嘔吐、出血、膽瘻等以及後期的消化功能障礙:腹痛、腹瀉、脂肪瀉。消化功能紊亂髮生的機率幾乎為一半,持續時間將近三個月或許更久,成為術後主要的關注因素。怎樣減輕、縮短消化功能紊亂也成為臨床研究熱點。
膽囊切除後機體發生哪些變化?
膽汁並不是有膽囊分泌的,膽囊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肝細胞分泌的膽汁進一步的濃縮、臨時儲存,調節釋放入消化道的膽汁量。在進食後,尤其是高脂飲食後,膽囊收縮,使已經濃縮的的膽汁進入十二指腸輔助脂肪消化。由此可見在膽囊切除後膽囊功能突然中斷,進食後由於缺乏足夠濃度的膽汁造成脂肪的消化吸收障礙,膽囊切除後膽汁不能被濃縮貯存,大量膽鹽持續不斷進入結腸後,促進腸蠕動,使腹瀉加劇。腹瀉症狀大多可在3個月後逐漸緩解,隨著膽道的代償擴張,可發揮部分膽囊的作用,暫時儲存膽汁,使基礎分泌的膽汁不直接入消化道,減輕對腸道刺進,從而增加內容物停留時間,減少排便次數。同時在進食後大量釋放的膽汁促進消化,也增加消化功能減輕脂肪瀉。
在膽囊切除手術之後, 膽囊濃縮及儲存膽汁的功能喪失, 膽汁進入十二指腸, 膽囊與胃幽門迷走神經反射弧受損害,能夠出現幽門閉縮功能失調症狀,
膽汁淤積在十二指腸部位,返流以後影響胃黏膜屏障和誘發胃運動不正常。大多數病人主訴中上腹持續性燒灼痛,服抑酸類藥物後不能緩解,或反見增劇,少數病人也可表現為胸骨後痛,或胃部不消化感覺,甚至嘔吐膽汁樣素食。膽汁反流較腹脹、腹瀉症狀少見,持續時間相對更短。
低脂飲食——控制症狀
膽囊切除術式已經比較完善,應避免因手術不當造成腹脹、腹瀉、膽汁反流等併發症,但是這些症狀多是由於膽囊功能缺失引起的,且膽管代償功能尚未建立造成的,所以主要的還是術後康復期給以調節。由於主要體現在消化受影響,首要在飲食上加以干預,最大程度的減小併發症。膽汁的作用主要是輔助脂肪消化,缺少膽囊的臨時儲存、濃縮,是脂肪消化吸收異常,這就需要減少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嚴格限制食用油炸食品、
動物的內臟、 肥肉、蛋黃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飲食主要飲用富含高蛋白、 膳食纖維、 維生素的食物,
例如瘦肉、水產品、豆製品、海鮮、水果蔬菜等,滿足新陳代謝的需要。用餐方式以少量多餐為主,禁忌暴飲暴食,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由於高脂肪飲食可促進小腸黏膜釋放膽囊收縮素,易導致胃腸內容物反流,所以在控制術後併發症上都是一致的,強調注意飲食外,還要注意:儘量減少增加腹內壓的活動,如過度彎腰,穿緊身衣褲,紮緊腰帶等;戒菸忌酒,以免使食管括約肌鬆弛。
對遠期生活質量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膽道會在3個月左右出現代償性擴張,在膽囊切除術後的病人可以看到膽總管明顯擴張呈膽囊狀,可以調節膽汁的排放,起到膽囊儲存膽汁的作用。只要術後強化健康知識普及,強化飲食調理,腹瀉患者注重低脂、高蛋白和高熱量,增加進餐次數,少食多餐,3個月後待機體代償機制初步形成後便可提高脂肪比例,以無腹瀉腹脹為準,逐漸恢復普通飲食,但保持低脂飲食,不可暴飲暴食,對遠期的術後病人的生活質量幾乎沒有明顯影響,甚至可以說由此控制了飲食,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保持健康體質上要優於沒有限制的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