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現象即原眼位時和向正下方注視時外斜度數較小或無外斜,而向正上方注視時外斜度數明顯增大。實為V-外斜視的變異,即原眼位時,內斜度數較小或無內斜,向正上和正下方注視時內斜度數增加,均是A-V綜合徵的表現。A-V綜合徵又稱A-V現象,是一種水平性斜視的亞型,水平位的偏斜程度與垂直方向有關,即向上方注視的水平偏斜角和下方注視的水平偏斜角不同的斜視。引起原因有:
1、解剖方面的原因
A-V徵與面容形狀有關:如蒙古人樣面容(外眥部上移)可造成A-內斜及V-外斜;而反蒙古人樣(高加索人)面容(外眥部無移位或稍下移),可造成A-外斜及V-內斜。
筋膜異常:如Brown上斜肌鞘綜合徵常合併V-外斜,此乃由於上斜肌鞘缺乏彈性,致使上轉時發生強制性外展。在Johnson粘連綜合徵,亦可產生垂直轉動時的機械性集散現象。
肌肉附著點異常:有人認為有些V現象患者的內直肌腱的附著位比正常者高,外直肌腱的附著位則較正常為低。另外附著點的前移或後移,亦可造成A-V徵。
2、神經支配原因:臨床上A-V徵單純由解剖因素所致者較少見,但由於麻痺因素所致則較多見。因為從A-V徵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它是一種同時伴有垂直非共同性斜視的亞型水平性斜視,也就是說無論水平斜度或垂直斜度佔主要,均合併有肌肉過強或過弱的不平衡現象。垂直直肌和斜肌哪種佔主要尚無定論,水平肌和垂直肌均有作用,但二者誰最重要亦無法解釋清楚,垂直肌具有神經衝動和機械兩方面的作用,而水平肌在肌肉過強或過弱時可能更為突出。
此外,還有生理性V現象,即在原眼位無斜視的情況下,向上注視時,可以產生外斜(可達17△之多),向下注視時,可以產生A現象(可達5△之多),這可能與神經支配因素有關。
3、輻輳和融合功能異常的原因:當向下方注視,不能保持融合時,可以產生A現象;當向上方注視不能保持融合時,可以產生V現象,此種情況,在間歇性外斜常見。
4、遺傳因素:文獻中有關A-V徵的遺傳因素報道較少,我國曾報道一家系5代11例V-外斜視的病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僅手術1例先證者,術中未見眼外肌附著異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