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肖慶

  痛性臉抽搐是三叉神經痛的主要症狀之一,有時也被稱為“臉痛”,容易與牙痛混淆。是在一種在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是神經外科常見病之一,也是國際公認的疑難雜症之一。多數三叉神經痛於40歲起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發病右側多於左側。
  痛性臉抽搐表現為驟然發作,無任何先兆,多為一側。發作時,疼痛劇烈如刀割、電擊一樣,持續數秒至 1- 2分鐘,常伴有面肌抽搐、流淚、流涎、面潮紅、結膜充血等症狀,隨著病情的加重,間歇期愈來愈短,發作愈加頻繁,經過一次強烈的疼痛刺激,使病人精神異常緊張,終生難忘,造成極大的痛苦。
  痛性臉抽搐需注意和以下疾病相鑑別診斷:
  1、牙痛:

  三叉神經痛常誤診為牙痛,往往將健康牙齒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齒仍無效,故應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為持續性疼痛,多侷限於齒齦部,區域性有牙痛及致病病變,X線及牙科檢查可以確診。
  2、副鼻竇炎:
  如額竇炎、上頜竇炎等,為侷限性持續性痛,可有發熱、鼻塞、濃涕及區域性壓痛等。
  3、青光眼:
  單側青光眼急性發作誤診為三叉神經第1支痛,青光眼為持續性痛,不放射,可有嘔吐,伴有球結合膜充血、前房變淺及眼壓增高等。
  4、顳頜關節炎:
  疼痛侷限於顳頜關節腔,呈持續性,關節部位有壓痛,關節運動障礙,疼痛與下頜動作關係密切,可行X線及專科檢查協助診斷。

  5、偏頭痛:
  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經範圍,發作前多有視覺先兆,如視力模糊、暗點等,可伴嘔吐。疼痛為持續性,時間長,往往半日至1-2日。
  6、三叉神經炎:
  病史短,疼痛呈持續性,三叉神經分佈區感覺過敏或減退,可伴有運動障礙,在受累的三叉神經分支有明顯壓痛。神經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竇炎後等發病。
  7、小腦腦橋角腫瘤:
  疼痛發作可與三叉神經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見於30歲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經分佈區感覺減退,並可逐漸產生小腦腦橋角其他症狀和體徵。以膽脂瘤多見,腦膜瘤、聽神經鞘瘤次之,後兩者有其他腦神經受累,共濟失調及顱內壓增高表現較明顯。X線片、CT顱內掃描及MRI等可協助確診。
  8、腫瘤侵犯顱底:
  最常見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數腦神經,頸淋巴結腫大,作鼻咽部檢查檢查、活檢、顱底X線檢查,CT及MRI檢查可確診。
  9、舌咽神經痛:
  易於三叉神經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經痛的部位不同,為軟顎、扁桃體、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處。疼痛由吞嚥動作誘發。用1%潘妥卡因或可卡因等噴咽區後疼痛可消失。
  10、三叉神經半月節區腫瘤:
  可見神經節細胞瘤,脊索瘤,麥氏窩腦膜瘤等,可有持續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經感覺、運動障礙明顯。顱底X線可能有骨質破壞等改變。

  11、面部神經痛:
  多見於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經範圍,可延及耳後、頭頂、枕頸,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續性,可達數小時,與動作無關,不怕觸控,可為雙側性疼痛,夜間可較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