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內科 主任醫師 周鬱鴻

  一、煎藥器具的選用

  最好選用砂鍋,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鏽鋼鍋。不要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影響湯劑的質量。  

  二、煎藥的加水量

  煎藥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質量。一般藥物放入鍋內,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釐米為宜。  

  三、煎藥中注意的問題

  1、煎藥前的浸泡:一般浸泡1-2小時為宜,可使藥材變軟,煎煮時有效成分更易析出。

  2、煎藥的溫度: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常分為“文火”和“武火”。文火,即小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武火,即大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主要根據藥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藥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鐘,第二煎30-40分鐘。治療感冒類藥物,第一煎10-15分鐘,第二煎15-20分鐘。滋補類藥物,第一煎30-40分鐘,第二煎40-50分鐘。

  5、留取藥液量:一般指一劑藥經兩次煎煮合併後的藥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6、特殊藥的煎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性質,在處方中開出帶註腳的藥物。

  (1)先煎藥:一般是一些礦物,貝殼,角甲類藥物,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後煎煮。常見的有生石膏,生龍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藥物先煎,久煎可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

  (2)後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易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10-15分鐘投入鍋內。常見的有砂仁、鉤藤等。

  (3)包煎藥:一般是種子和各別的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藥內共煎煮。常見的有車前子,旋復花等。如車前子易粘鍋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復花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熱藥液將藥物溶化後服用。常見的藥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膠類藥物,用熱藥液烊化後服用。如果混煎會使藥液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浸出,膠類藥物也有一定的損失,所以採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見的有生阿膠,鹿角膠,龜板膠。

  (6)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藥液兌入到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蔘,西洋參,鹿茸等。

  (7)沖服:一些貴重的藥物細粉不能與群藥一起煎煮,多采用沖服的方法服用,即將藥粉溶於藥液中服。這樣既有利於發揮藥物的作用還又可節省藥材。常見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黃面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