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紫癜是肝紫癜病的臨床症狀之一。肝紫癜病多數患者無症狀,少數可出現肝臟腫大及輕度轉氨酶升高,偶伴有脾紫癜。
病因不甚明確,可能和一些疾病如嚴重結核、惡性腫瘤、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服用某些藥物(如類固醇激素、硫唑嘌呤、他莫昔芬)、長期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後免疫抑制藥的應用等有關。據報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陽性人群中可能發生一種肝臟或脾臟的桿菌性紫癜,與R.henselae屬病菌感染有關,屬於動物源性寄生蟲病,主要見於與貓有密切接觸或感染R.henselae屬及相關病菌者。
肝臟腫大,表面見有紫藍色或藍黑色斑塊。病灶呈隨機性分佈,侷限於一葉或瀰漫全肝。肝切面呈蜂窩狀,有大小不等並充滿血液的囊腔,由數毫米至數釐米不等。顯微鏡下見肝竇呈囊性擴張,囊腔內襯的內皮細胞遭到廣泛破壞,腔內充滿紅細胞,這些囊腔可與正常肝竇或中央靜脈有溝通。狄氏間隙可見擴張,與肝竇間的內皮細胞屏障有破壞,偶可見紅細胞穿過。內皮細胞和庫普弗細胞增生。肝竇和肝小靜脈周圍有纖維化,病變囊腔周圍可見肝細胞萎縮。肝、腎、骨髓、淋巴結亦可受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