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再現:幾年前曾經遇到過一位50歲的患者,平常有高血壓,一次晨練的時候突發胸痛,立即到醫院急診。在進行了相關檢查和治療後,患者出院,每天按時服藥,聽醫生的話在家好好靜養,以前喜歡的活動也都放棄了。儘管如此“忍痛割愛”,患者的“心絞痛”仍反覆發作,2年內住了6次院,打針吃藥無數,病情反而越來越重。稍微有點不舒服,精神就高度緊張,“心絞痛”也隨之而來。
心臟病患者真的需要“靜養”嗎?
臨床上心臟康復是以藥物為基礎,運動康復為核心,輔之以飲食、心理、戒菸的指導,不僅利於疾病的康復,更有利於預防。心臟乃人身最重大器官之一,談到心臟病,大家都是一副嚴陣以待的狀態,一說起心臟病的康復,每個人想到的第一件事——靜養!然而這是一個誤區!必須認識到其嚴重性!
長期以來,大家對待心臟病的病號都非常小心:臥床靜養,能不動就不動,這樣才能更快的恢復。但事實恰恰相反。靜臥可能會導致肺部感染、下肢血栓、肌肉萎縮、功能退化等問題,讓病情反覆發作、甚至越來越嚴重。在臨床工作中看到不少患者不恰當地“休息”或臥床,反而讓心臟和身體機能得不到鍛鍊,功能衰減,嚴重影響康復和生活質量。
運動須有“方”
心臟病患者畢竟不同於普通健康人群,運動須有“方”,這個“方”就是專業醫生的運動處方!所以,心臟病患者或家屬應該特別注意:
1、心臟病患者的運動治療如同吃藥一樣,必須按醫生開具運動處方進行。
患者在醫院內做運動不同於一般的運動健身,其根本區別是:
① 按醫生的運動處方進行,嚴格控制運動強度,保證療效的同時降低運動風險;
② 運動全程有醫生和治療師的嚴密觀察指導;
③ 對於運動風險較高者,須在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等嚴密的監護下進行。
2、運動強度必須要有“度”才有治療作用。
運動過度有風險,運動量過小則達不到治療效果。研究表明:運動量的大小是因人而異的(如同用藥劑量存在個體差異一樣),取決於個體的病情、體能狀況、工作性質和日常運動鍛鍊情況等。
3、心臟病患者的運動必須在專業醫生的監測指導下進行。
醫生會通過全面的身體檢查和運動測試,針對每個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治療方案,並對患者在進行運動康復時的身體狀況進行及時監測,以到最佳的運動治療效果,及避免風險。
醫生開出的運動處方需要在患者實踐後做適當調整,比如根據患者運動中和運動後的血壓和心率等反應調整運動強度,以達到最佳的運動療效,同時提高運動的安全性。在此過程中醫生還會幫助患者瞭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講解運動中的注意事項,以幫助患者出院後進一步康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