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禮儀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兒童時代是孩子們學習禮儀的最好時機,如何巧妙地教會孩子懂禮貌?筆者通過案例分析提供了一些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案例分享:體育老師讓路路去傳達室借錘子,路路推開門徑直走進去,對著傳達室的老爺爺喊:“嘿!錘子在哪兒?”老爺爺低頭看報紙,沒理他。路路又喊道:“體育老師讓我來拿錘子。”老爺爺還是沒理他。路路轉身出門,一邊跑一邊喊:“老師,看傳達室的人聾了。”
實際生活中,像路路和壯壯這樣不講禮貌的孩子並不少見,家長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養成講禮貌的好習慣呢?
方法1:言傳身教,讓孩子懂得禮貌用語中的含義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最早學習禮節往往是從家裡開始的,如果孩子有效仿的榜樣,他們很快就能學會。因此,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
比如,家長回家後要主動的和家裡其他人尤其是長輩打招呼;出門時說再見;吃飯時先請長輩入座;和長輩說話時態度謙遜;在家裡經常使用文明用語,如:您,請,謝謝,對不起,再見等。家長在對孩子講話時,或者接受了孩子的關心時,也要使用禮貌用語。有些家長認為在家裡使用文明用語很彆扭,似乎自家人不必這麼客氣。其實不然,對自己家裡人使用文明用語是不是客氣,而是尊重。當一個孩子在家裡習慣使用文明用語,之後在外面也會習慣的使用文明用語,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家裡人呼來喝去,對別人對自己的照顧也心安理得的接受,那麼當他出去和外面的人接觸時使用禮貌用語也會顯的矯揉造作,讓人感覺很虛假。
方法2:發現問題,逐一突破
如果您發現您的孩子在禮貌方面問題比較多,那麼您千萬不要因為心急而眉毛鬍子一把抓,那樣只能事倍功半。您可以先在一張紙上把孩子在禮貌上方面的問題全部列出來,然後按照輕微到嚴重排個順序。接下來,您可以從輕微的問題開始著手訓練孩子,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因為問題比較輕微,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家長的建議,改起來也會比較快。一個問題解決了之後,再著手解決第二個問題。就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慢慢的您就會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懂禮貌了,而且可能後面未解決的問題也在逐漸減輕。
注意事項: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做到:一,不要急於求成。家長看到孩子在禮貌方面有諸多問題的時候肯定是希望馬上都解決掉,但是欲速則不達,我們抓的問題越多,越是不能照顧到每個細節,孩子也會茫然無措,甚至產生逆返心理。二、不要要求過高。對於需要改變的問題,我們不要要求孩子在一個時間段內徹底的改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缺點、問題是會有反覆的,因此只要他確實在進步,即使有幾次反覆,或者進步的速度比較慢,我們都要耐心等待,寬容的接納。
方法3:禮讓要真心實意
生活當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桌上放著一盤橘子,父母會教孩子懂禮貌,讓孩子把最大的拿給長輩,而長輩們通常會笑著把大橘子還給孩子,這時父母往往會教孩子說聲“謝謝”,然後心安理得地接受下來。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讓就讓唄,反正到最後最大最好的還是我的。等到有一天,假讓變成真讓,孩子讓出去的橘子真的被長輩們接受了,吃掉了,他就會又哭又鬧,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如果類似的問題屢屢發生,會導致孩子失去對父母、對生活的信任。因此,您要求孩子向長輩或同伴讓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讓對方真正的接受,如果是食品,最好當時就讓對方吃掉;如果是玩具等禮品在對方走的時候也一定要帶走。也就是要讓孩子明白,讓就真心的讓,不要虛情假意。
還有的孩子為了得到大人的表揚,一時衝動把自己心愛的玩具送給了小夥伴,等過了幾天,又反悔了,哭著喊著要要回來或者非要小夥伴給他一樣玩具作為交換。此時,家長的頭腦要清醒。您可以等孩子的情緒平息之後,溫和的告訴他,送給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再要回來的,那是不禮貌的表現。以後再送給別人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願意把東西送給對方,如果是你就高高興興的送,如果不是出自真心,那麼就不要送。而且送東西的同時不要想著下次對方也應該送給自己什麼東西,如果對方沒有還給自己另一樣東西,也不要覺得吃了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