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蛇傷面板科 副主任醫師 陳寧剛

  常識

  溼疹是多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而發生的遲髮型超敏反應。臨床表現為紅斑、紅疹、滲液、結痂、肥厚、抓痕等多形性皮損,常左右對稱發作,瘙癢明顯,病程常呈現慢性。

  發病機理:溼疹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多認為是機體免疫功能異常、面板屏障功能障礙等基礎上,由多種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中醫稱溼疹為“溼瘡”:認為是由於肌體稟賦不耐,風、溼、熱內蘊,瘀阻於肌膚所致。

  溼疹目前治療是對症治療

  區域性治療:

  外用藥物——糖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面板屏障修復保溼劑、中藥類軟膏等

  使用方法:軟膏外塗、溼敷、封包、藥浴療法等

  系統治療:

  抗組胺藥、抗生素、維C 葡酸鈣、糖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中藥等

  物理治療:

  紫外線療法(含308準分子光療法)、冷凍、點陣鐳射等

  刺絡拔罐特點

  治療機理:中醫認為風、溼、熱瘀阻於肌膚而發,區域性刺絡拔罐能祛除邪氣、疏通經絡、流通氣血,通則無痛癢、調和氣血、恢復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現代研究發現:區域性皮損處血管擴張迂曲、炎性介質(如組胺、5-羥色胺、白三烯、細胞因子等)透入區域性組織中增多,引起區域性炎性反應,刺絡拔罐可直接減少組織液及部分毛細血管中的血液,減少區域性炎性介質,改善微迴圈從而減輕炎性反應。

  區域性放血後,針孔臨時增加面板孔徑,同時外用激素、抗菌素等抗炎藥物進入皮內,可使藥物作用最大限度地被利用,包敷後患處不易被搔抓,從而切斷了瘙癢-搔抓-肥厚-再搔癢的惡性迴圈。

  操作過程

  1、囑患者取臥位或坐位,以充分暴露皮損、便於操作和自覺舒適為目的;

  2、皮損部位消毒棉球常規消毒;

  3、左手作為押手舒張區域性面板,以減小進針阻力,減輕進針疼痛感,右手持針,針尖對準皮損部位,快速淺刺,以刺破血絡,輕度出血為度;

  4、點刺結束後區域性拔火罐,10-15分鐘後取下,用消毒棉球擦去拔出的血液;

  5、結束後用激素加抗菌素乳膏塗於患處,再用無菌紗布或敷料將其包敷好,24小時後取下;

  6、刺絡拔罐後2天內,皮損區域性避免碰水,以預防感染。隔7天治療1次,療程為2周。

  護理指導

  在治療期間囑咐患者避免搔抓、摩擦、鹼性肥皂及洗滌劑接觸患處或開水燙洗,避免穿化纖衣物,忌菸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同時引導患者保持心情放鬆,生活規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