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科 副主任醫師 毛穎民

  從體表定位對針微創學的臨床治療操作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針刀微創治療是一種閉合性手術,要有效地避開刀下的神經血管和其他重要臟器,都必須對進針點以內的解剖結構有明確的瞭解,體表定位學就是為了解決針刀醫學臨床上這一問題而提出來的。

  一、頭頸部

  1、眶下孔的體表定位:位於眶下緣中點以下,相當於鼻尖至眼外角連線的中點。

  2、頦孔的體表定位:位於下頜骨體的外側面,正對下頜第一、二前磨牙間的下方。

  3、面動脈的體表定位:下頜骨下緣和咬肌前緣的相交點為面動脈進入面部的起點,在此處可捫及搏動,先從此點引線至口角外側約25px處,再將引線引至內眥。由眼外眥向下做一垂線,再自鼻翼下緣外側與口角分別向外側引上、下二條水平線與上一垂線相交,此兩條水平線可將面動脈分為三段:口角水平線以下為面動脈第一段;在上、下兩水平線間的一段,為面動脈第二段;上水平線至內眥間的一段為面動脈第三段。

  4、腮腺導管的體表定位:位於顴弓下方約25px處,耳垂至鼻翼與口角間中點的連線的中1/3段。

  5、顳淺動脈的體表定位:是頸外動脈終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頜角的後方處,自腮腺上緣穿出後,於顳下頜關節與外耳道間垂直上行,至眶上緣平面以上,繼而分為額、頂兩支。

  6、面神經的體表定位:在頭轉向對側時,取四點:鼓乳切跡點、下頜支後緣上3/5及下2/5的交點、下頜支後緣上1/3與下2/3的交點、下頜支後緣上2/3與下1/3的交點,作三條線:

  ①第一、二點連線的上半部為面神經幹的體表投影,此線的中點為面神經幹分叉處的定位點;

  ②自①線的中點至第三點的連線表示面神經顳面乾的投影線;

  ③自①線中點至第四點的連線表示頸面乾的投影線。

  7、枕大神經的體表定位:枕大神經起自樞椎橫突內側寰椎後弓,斜向上向外上升,穿行頭半棘肌之間,在頭半棘肌附著於枕骨處,穿過該肌,更穿過斜方肌腱及頸固有筋膜(以上是枕大神經在深部的走行,此點在上項線平面距正中線約50px處),到達皮下,隨即分成許多分支,分佈於頭後部大部分面板。

  8、頸總動脈的體表定位:在右側,從下頜角至乳突連線的中點劃線至胸鎖關節;在左側,連線的下端稍偏外側,此線平甲狀軟骨上緣以下為該動脈的體表定位。

  9、鎖骨下動脈的體表定位:從胸鎖關節至鎖骨中點的凸向上方的曲線,其最高點距鎖骨上緣約25px。

  10、頸外靜脈的體表定位:下頜角至鎖骨中點的連線。

  11、副神經的體表定位:由胸鎖乳突肌後緣上、中1/3交點至斜方肌前緣中、下1/3交點的連線。

  二、肩背部

  1、肩胛上神經的體表定位:此神經起於臂叢的上幹(C5,C6),位於臂叢的上側,向上外方行,經斜方肌及肩胛舌骨肌的深側,至肩胛切跡處,與肩胛上動脈鄰接。此動脈經肩胛橫韌帶上側至岡上窩,然後轉至岡下窩。而肩胛上神經則經肩胛橫韌帶下側至岡上窩。在此該神經發出分支支配岡上肌、肩關節及肩鎖關節。繼而伴肩胛上動脈繞過肩胛頸切跡至岡下窩,支配岡下肌。

  2、肩胛下動脈的體表定位:在肩胛下肌下緣附近起自腋動脈,走向後下方,主要分為胸背動脈和旋肩胛動脈。前者伴隨胸背神經行走,分佈於前鋸肌和背闊肌;後者迂曲後行穿三邊孔,至岡下窩,分支營養附近諸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