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病調養
立春,是春天也是全年的第一個節令,天氣由寒轉暖,乍暖還寒,而溫熱毒邪開始活動,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肺炎等疾病多有發生和流行。
二、情志調養
中醫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喜暢達疏洩而惡抑鬱。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鬱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等疾病。
三、飲食調養
立春陽氣初發,要做到合理調攝飲食,注意飲食保健。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則可延年益壽。
四、運動調養
春季養生,既要注意固守自身的陽氣,避免由於過度活動和耗損而對人體的陽氣產生不良影響,又要注重採納自然之氣以養陽。養陽的關鍵在“動”,切忌“靜”。宜舒展形體,克服倦懶思眠狀態,多參加室外活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慢跑、體操等,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閒暇時間和朋友結伴去郊遊、爬山,也會情趣盎然、愉悅身心,從而加速新陳代謝的程序和提高適應氣候變化、抵抗疾病的能力。但如果運動量太大,鍛鍊時大汗淋漓,反而會耗人心血,對保健養生起負面作用。另外,老人晨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鍊。且晨練不宜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鍊前應喝些熱湯飲。運動要舒緩,老年人晨起後肌肉鬆弛、關節韌帶僵硬,鍛鍊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鍊而誘發意外。
乍暖還寒春捂如何“捂”?
“春捂”是傳統的養生之道。冬去春來,寒氣始退,陽氣升發,春捂是硬道理。此時人們的機體調節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春捂”的原則是過猶不及,不“捂”不行,“捂”過頭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計在於春,只有掌握春季養生法,才能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對於“春捂”,醫生的建議是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溼氣較大,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迴圈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春天還是流腦、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雖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感染後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養。
立春養生要注意做到防風疏肝
一、春捂防風
立春前後,天氣晴天漸多,白天漸長,氣溫逐步上升,但尚未完全回暖,氣溫仍有波動。這時,大家不要急於脫掉厚重的外套、毛衣,而應適當地捂一捂。尤其是體弱的老人、小孩及體質偏寒的人,不可驟減衣物。
二、“春不減衣,秋不戴帽”
倘若過早減去穿了幾個月的冬衣,一旦氣溫下降,身體就會難以適應,抵抗力下降後就會給各種病菌以可乘之機。
三、“升補”疏肝
預防風邪,僅靠春捂是不夠的,還需要提高體內的“正氣”,也就是自身的免疫力。飲食調理就是提高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如果說冬天時要通過“滋補”來補腎禦寒的話,春天時就應“升補”以疏肝養陽。
“按照中醫的五行學說,春屬木,與肝相應。”中醫師說,“立春時陽氣初生,理應多吃些辛甘發散的食物,少吃酸味的食物,在培育自身陽氣的同時疏養肝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