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養育常見問題一
一、小兒腸胃道寄生蟲問題:
一般眼白容易有藍點、脾胃稍微虛寒的小朋友,吃到生菜有蟲卵時,容易讓寄生蟲寄生在腸道,需要吃藥調理脾胃,讓脾胃熱起來、腸道蠕動加快,寄生蟲就容易被排出。有寄生蟲的話,容易睡眠時肛門搔癢,大號中有蟲體。也可以到醫院用顯微鏡看一下糞便。
但脾胃虛弱的小朋友,不建議用西藥打蟲,往往打蟲之後脾胃更差。這種情形可以用中藥調理脾胃功能;真的有發現寄生蟲時,可以用中藥打蟲。
二、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
1、健康的食物,飲食均衡、清淡,避免甜食、冷飲、化學調味料、過多的肉類海鮮等,以免造成痰溼的體質、每次感冒都痰多咳嗽;
2、適量的戶外運動;
3、感冒時,不要因為急著退燒而傷害的脾胃與腎氣;應該依照感冒的症狀、體質,給予發汗、袪風、溫陽、清熱、去痰、行氣、補氣、去溼等等不同的治療方式,讓小兒身體陰陽自和,給小兒的身體一點時間自行處理,下次一樣的感冒病毒來,才能夠有抵抗力;
4、容易有咽頰炎、腮腺炎、鵝口瘡等病症,是溼熱體質的小朋友才容易有的病情,建議平時少吃肉類與炸的食物;夏天多吃紅豆薏苡仁湯與綠豆薏苡仁湯;
5、脾胃虛的小朋友,共通點是胃口差、吸收差、肌肉比較不結實、耐力比較差;但是又分為脾胃虛寒與脾胃虛熱;脾胃虛寒的小朋友,胃口差、不口渴、大號不成形、大號比較不臭、比較怕冷;脾胃虛熱的小朋友,會餓但吃不多、會口渴、大號容易乾結、大號比較臭。
三、只吃肉不吃菜的小朋友怎麼辦:
還是要先從飲食習慣改變著手,如果飲食習慣不健康,光靠吃藥調理,也不可能吃藥一輩子。現在不吃健康的食物,未來就必須常常吃藥。現今各類癌症患病年齡一直下降,就與小朋友的飲食習慣有關。
以下是摘錄自臺灣的新聞報導:
{日前有位年僅14歲的青少年,他幾乎每天吃校門口的烤香腸,等到有症狀就醫時已經是大腸癌第四期,治療4個月後仍告不治。無獨有偶,高醫附設醫院也收治一名10歲男童,因解不出大便就醫,檢查竟發現有顆如乒乓球大的惡性腫瘤塞住大腸,診斷出罹患第三期腸癌,這也是目前國內年齡最小的腸癌患者。}
四、小兒夜寐不安、轉轉反側、舌苔厚膩:
飲食中若有太多的甜食、味精、化學調味料、化學色素等,肉類吃太多,或是小朋友本身有溼熱、有痰阻,都會導致睡眠時陽不能入陰,夜間翻身轉側頻繁,嚴重時一入睡就頭部發汗;長期如此會影響腎氣,進而影響骨骼與腦部的發育。所以先調整飲食,如果還有這種情形,再考慮針對體質用中藥調理。
五、小兒脾胃虛寒的表現:
臉色黯黃、山根色青、眼白稍有藍色,有可能是脾胃虛寒部分現象,但最好還是要當面看舌象、脈象而定。
六、小兒大便一粒一粒,乾結的問題:
這是羊屎便,中醫稱為脾約症;屬於肺氣不能下行、同時大腸稍微燥熱的現象,應該少吃肉類、炸的食物,同時可以吃一些養脾胃生津液的食物,例如蓮子、白木耳、絲瓜、小黃瓜、百合、蓮藕等。
七、小兒眼白藍點多:
眼白有藍點,是脾虛而肺氣不張的現象,是容易有蟲的體質,但不必然現在有蟲。食療可以吃些健脾的淮山、蓮子、紅棗、適量的老薑來溫補脾胃,吃些紅羅卜幫助腸胃蠕動,喝些無糖的杏仁粉(指明南杏仁,又名甜杏仁)幫助開肺氣。
小兒養育常見問題二
一、兩個月大寶寶,哺育母乳中,大便有臭蛋味和蛋花狀:
這是寶寶無法完全消化母奶中蛋白質與脂肪的現象,如果還在吃母奶,有幾個可能:
1. 母親的飲食太過油膩、蛋白質太高。
2. 寶寶的脾胃天生比較虛弱。
3. 寶寶可能這幾天稍微受寒,或腹部有著涼。
如果是1,那麼母親可以調整飲食;
如果是2,3,平時注意寶寶的腹部要保暖,常用手搓揉小腹與肚臍周圍,一般以逆時針,由寶寶腹部的右下、右上、左上、左下的方向輕揉,以面板稍微發熱即可。
也可以稍微加入輔食,以糙米粉為宜,或中藥的四神粉。必要時找您信任的中醫師開湯藥,以少量的湯藥灌食。如果大號很頻繁,常哭泣,就要考慮可能腸炎。
二、一個半月大的寶寶,大便有黃色長細條狀:
如果是黃色長細條,如鼻涕狀,可能是輕微腹瀉;如果是黃色長細條的軟便,可能是腸道稍微狹窄,有可能隨著發育之後自然好轉。
三、一個半月大的寶寶,寶寶大便顏色正常,偶爾拉泡沫,胃口跟睡眠都正常:
偶而拉泡沫,應該不是生病,只是脾胃稍微有溼的現象;可以試看看,媽媽少吃會生溼的食物,例如甜食、冰飲料等,吃些健脾利溼食物,例如玉米、紅豆湯等,應該會有幫助。
四、兩歲半的寶寶口腔潰瘍:
試看看吃點能清溼熱的紅豆 薏仁 綠豆 湯,
三樣各等分煮了以後,加少許冰糖調味。若紅豆薏仁綠豆無法吞下,可以打成汁,或是隻喝湯水。同時儘量飲食清淡,不要吃燒烤、辣的、炸的,最近也少吃肉類,儘量以豆腐類取代,就不會有熱毒的產生。若病情持續加重,請找中醫師治療為宜。
五、小朋友感冒後有痰咳嗽流鼻涕:
1.只要還有痰溼造成的流鼻涕、咳痰,就要忌口,動物性脂肪、動物性蛋白要少吃,也就是肉類、海鮮、奶類要少吃,還有甜食也要少吃,酸甜味的水果飲料也要減少。蛋白質可以用杏仁粉、豆漿、五穀漿、黑豆漿、紅豆漿等補充;
2.去痰的部分,食療不容易做到;去溼的部分,可以多晒太陽、喝玉米汁、喝紅豆水;溼熱體質可以喝紅豆薏仁水;寒溼體質可以可以喝點薑湯、或紅豆煮薑湯。若不能分辨,就以忌口、晒太陽、喝玉米汁、喝紅豆水等中性的去溼方式即可;
3.中醫認為這種小朋友的體質為脾虛有痰溼,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必須脾肺同時調理,飲食調整、服用湯藥都可以改變這種體質。
六、小兒感冒後咳嗽能否喝陳皮水或金棗茶:
陳皮水或金桔茶、金棗茶等等,可以行氣、開肺氣,對於咳嗽聲音有力的寶寶可以試看看;對於咳嗽聲音虛弱無力、胃口不好的寶寶就不適合了。另外,無糖杏仁粉,只要確認是南杏仁,可以每天少量喝無妨,八個月的寶寶,大約每次5g南杏仁粉,混合到輔食中,一天三次。
七、小兒肚臍眼凸起,肚臍疝氣:
這種肚臍疝氣的原因是臍帶脫落後,肚臍周圍這一圈組織(Umbilical ring)沒有完全閉合,所以當寶寶在哭鬧或腹部脹氣的時候就會發生,突出物裡面是腸繫膜或小腸的一部份,一般不必擔心,隨著寶寶的發育,在六個月到一歲之間會自然癒合而縮回去;但也聽說過有四、五歲小孩還有這種肚臍疝氣的,一般發生在脾胃虛弱、容易脹氣的小兒身上。
有部分寶寶是因為脾虛、氣滯脹氣,或寒溼入裡產生的肚臍疝氣,往往伴隨腹痛或容易下利,所以要觀察寶寶的胃口、大便、或活動力是否正常,或是輕按肚臍周圍、觀察寶寶的面部表情,可以得知是否有腹痛。如果已經確定吃東西就腹痛,就要找中醫師以健脾行氣的方法,至少先讓小孩腹痛的症狀痊癒,以確保日後肚臍疝氣能隨著發育早點消失。
若有發生小孩哭鬧不停、嘔吐、疝氣鼓起處發生紅腫、發熱,甚至變黑等發炎現象,則可能是「嵌頓型疝氣」,也就是突出的小腸被夾住導致血行不利而有瘀血腫脹的現象,此時需立即就醫處理。中醫可以內服健脾活血行氣的藥方,外用消炎活血行氣的藥粉外敷。
八、小兒容易脹氣:
1.可以考慮輕柔的腹部按摩,依序由寶寶的右下、右上、左上、左下的方式,按摩小腹。
2.寒證體質的寶寶,可以用少許生薑汁擦小腹,幫助腸胃蠕動。
熱證體質的寶寶,可以用少許大黃泡水擦小腹,幫助腸胃蠕動。
但是要注意的是兩歲以下的寶寶,使用外用藥膏、藥油,不能使用含有薄荷(menthol)、 樟腦(camphor)、甲基水揚酸⋯⋯(methl salicylate)這幾種化學成分的藥膏或藥油。這些成分在臺灣已經禁用在兩歲以下的寶寶。
3. 需考慮是否奶瓶的奶嘴孔太大,導致吸奶瓶時吸入太多空氣;或是用奶瓶餵奶時的姿勢不當,一般建議以45度為宜。而且剛吃飽不宜馬上平臥。
4. 需考慮是否母乳之外的液體奶,不適合寶寶的體質。
5. 若症狀持續,建議找您信任的中醫師看診為宜。
九、小兒頭汗多、睡眠中頭汗多而夜寐不安:
這種情況,有很多種可能,必須臨床看診才能確定。一般常見為寶寶中焦有溼、或體質溼熱、或有血分熱、或脾虛、或陰虛假熱等等,以上幾種都可能使寶寶虛陽上浮而頭汗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