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十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經常聽到患者家屬特別是患者父母在被患者病情困擾而感到痛苦時,隨口說出如下口頭禪:“煩死了”、“好煩”等。以往,我並未留意這一點,直到最近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在患者父母不由自主說出這樣的口頭禪時,患者流露出悲傷、失望的眼神,讓我深受觸動。
對於飽受患者病情折磨的患者親屬而言,有“煩死了”這樣的感受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經常重複這樣的言語,特別是當著患者面去不斷陳述,對患者的心理顯然是巨大的傷害。在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患者和患者的親屬以及醫護人員,本應該是攜手並肩的戰友。只有大家同心同德,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才有可能取得戰勝疾病的勝利。古往今來,在任何一場戰爭中,同心同德的戰友都是互相支援、互相扶助,不屈不撓地堅持戰鬥,不洩氣、不放棄,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在防禦還是進攻,任何流露出洩氣的言行並放棄戰鬥的人,無異於會被戰友們看作是逃兵或叛徒。那麼,在醫護人員、患者本人和患者親屬本應齊心協力與精神疾病進行戰鬥的過程中,家屬頻頻說出“煩死了”這句怨言就有點兒像是戰場上轉身退卻的厭戰士兵的行為。我想,不僅醫護人員聽到這樣的怨言會降低對患者家屬的期望和尊重,患者聽到這樣的怨言則會有更復雜的心理反應。一方面,他們會覺得自己至親至愛的親人也有厭煩自己的心思,會對父母口中描述得至善至美的親情產生懷疑,甚至會懷疑父母為自己診治疾病的動機是否還包含著其他功利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則會對患者的內心產生巨大的傷害。這不僅因為在“煩死了”這樣的抱怨中飽含著厭棄患者的情緒成分,讓患者覺得自己成為家人的累贅和包袱,為自己的狀態而內疚乃至有無地自容之感;更因為這樣的怨言中所包含對戰勝疾病信心的喪失和絕望,讓患者很難有勇氣獨立支撐著自己去面對戰勝疾病的戰鬥,患者往往會選擇“自暴自棄”,“破罐破摔”,使其病情遷延不愈,甚至走上自殺之路。
我認為,作為患者的親屬,不僅在行為上要積極應對患者患病的困境,讓患者感受到親屬們所給予的強大支援,鼓舞患者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戰勝疾病,而且從情緒上和心態上也要積極應對患者患病的困境,讓患者時刻可以感受到來自家庭成員的溫馨與關愛,使患者時刻可以感受到自己在對疾病的戰鬥中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一個非常強大和可靠的後援隊伍與其並肩戰鬥,使患者有獲取最後勝利的勇氣和鬥志。因此,“煩死了”之類的怨言絕不能給患者帶來戰勝疾病的動力和信心,也不可能給患者帶來戰勝疾病的成果,只會給患者帶來傷害、恥辱和失望。
當然,我覺得作為專業人員的精神科醫生,不僅應該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指導患者及其親屬正確應對精神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問題,更應該時刻保持著將與患者一起戰勝精神疾病的信心,並時刻有意向患者傳遞這樣的信念和信心,鼓舞起他們戰勝疾病的勇氣,使患者也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最終獲得戰勝疾病的結果。同時,醫生也應時刻提醒患者家屬,在與疾病鬥爭的全過程,絕不要放棄他們自己應盡的努力,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和患者一起戰鬥,爭取最後的勝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