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不尊重兒童權利的現象可以說俯首皆是,這是因為,在家庭的環境中,父母往往會忽略自己的“角色”,特別是在對孩子實施教育的過程中,經常給自己掛上“家長”的頭銜。雖然,家長和父母所指向的是同一人,然後,在性質上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如果父母把自己定位成“家長”,在家庭環境裡常常以家長自居,那麼,這種角色的定位,就會在不經意間成為親子矛盾的導火索。有的家長把不尊重兒童權利當作了理所應當,錯誤的把不尊重當作是對孩子的教育。
語言上的不尊重
你真笨,笨死你了,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你幹什麼吃的;考這麼點分,還有臉回來,死了算了;你就不會和人家某某比一比啊,你看看人家多懂事,你再看看你那熊樣;少廢話,快點給我寫作業,要不然,看我怎麼收拾你;作業寫不完,你就別想吃飯,別想睡覺;還想出去玩,做夢吧,背不下來英語單詞,你就死了這條心吧,等等。
很多父母意識不到在對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無形之中就已經傷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可是,家長自身卻不這麼認為,反而把這種挖苦、指責、比較、命令、諷刺當作了是在教育孩子,通過說這些話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從而起到教育的效果。
這種方式真的就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嗎?有多少孩子就是在父母的惡語相向中自暴自棄、放棄自己的,又有多少孩子聽了這些話之後離家出走的。
有一名初二的女孩,因為一次考試沒有達到媽媽的要求,回到家中遭到了"暴風驟雨"般的嘮叨,媽媽說的每一句話都好比是一根針紮在孩子的心上,這位媽媽什麼話難聽就說什麼,不管孩子的心理感受,只要自己痛快,只顧自己發洩情緒,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存在。媽媽的話激怒了孩子,刺痛了孩子的心,等到媽媽發洩完了後,孩子在自己的房間裡哭了整整的一個晚上,最後,離家出走。
行為上的不尊重
打孩子,就好比家長施予孩子愛一樣,被認為是正常的事,特別是在錯誤的傳統觀念影響下,很多父母把打孩子當作了天經地義,當作是家長的權利。
"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這些看似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今天來看實則是可悲至極,這種錯誤的方式,不僅僅傷害了孩子的身體,給孩子身體上帶來傷痛,更重要的是傷害了孩子的心理,讓孩子在心靈上留下陰影、留下創傷,身體上的傷疤,經過一段時間會融合,但是,心理上的傷痛時間越久傷害也會越大,孩子會慢慢的把這份傷痛轉化成一種恨,從而影響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有一位7歲女孩,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會無意識的發出"鞥、鞥"的聲音,並且還會不由自主的咬手指頭,有時會把自己的手指用嘴撕破。
在和孩子媽媽溝通中瞭解到,這位媽媽對孩子要求很嚴格,期望也很高,可是,媽媽的嚴格只是對孩子的分數,只要是成績不理想,就會對孩子大打出手。
這位媽媽流著淚說起了打孩子的經過,一次孩子的考試成績下來了,問孩子考得怎麼樣?孩子怯生生的說:"數學考了91分、語文考了73分",當媽媽聽到這結果後,大發雷霆,一把拉過孩子,使勁的打了上去,打完之後感覺沒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又在地上畫了一個圈,讓7歲的女兒跪在圈裡,然後找來擀麵杖,狠狠地打在孩子的背上,並且命令女兒不允許起來,不能出圈,自己就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等到回來發現孩子仍跪在那裡。
物質上的不尊重
如果說物質上對孩子會有不尊重,可能會引起很多家長的不滿,因為,當下的生活水平好像已經不允許在這方面出現問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也恰恰是因為物質的太過豐厚,才致使有的家長在物質上對孩子產生了不尊重。
孩子餓了就吃飯,這是一個人的生理本能。可是,現在有多少家長為了孩子的吃飯而焦頭爛額,有多少孩子為了吃飯而遭受父母的不尊重。
生怕孩子吃不飽,就非要讓孩子再吃點,不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想吃什麼就一定要讓孩子吃個夠,從來不按照飲食規律,不管營養均不均衡,所以,很多孩子養成了偏食,愛吃肉、不吃蔬菜的不良習慣。
精神上的不尊重
精神上的不尊重,是對孩子成長影響最大、最深遠的。這種不尊重集中體現在家長的"包辦代替"上,其實,家長的這種代替,實則是一種限制,對孩子行為的束縛,對孩子思想的禁錮。
不準做這,不能幹那,一切都要服從於家長的安排,從上輔導班到選擇興趣班,從上學到報志願,從找工作到選物件,都要有家長操控,如果不聽從安排,就會被定性為"大逆不道"。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不遵守生命的成長規律,對孩子實施高壓政策,拔苗助長,讓孩子從精神上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有人把今天的兒童稱為"縮略童年"的一代,沒有童年的孩子,他的精神世界也一定是一片空白。
還有一種不尊重,那就是軟暴力,有人說軟暴力就是對孩子進行語言上的攻擊,其實,軟暴力的殺傷力在於對孩子的"置之不理"。現在有很多的家庭把孩子當作了"多餘",於是,對孩子不管不問,放任自流,回到家中和孩子沒有交流、也不進行溝通,把孩子看作是"空氣"。這種不尊重,會把孩子從家庭中推向社會邊緣,會把孩子置於絕路之上。
以上幾種不尊重,只是列舉了發生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還有一些深層的言行,隱性的不尊重,每天都在影響著孩子的發展,這都應該引起父母以及社會的極大關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