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色素痣:出生時即有或生後不久發病,單側分佈的脫色斑持續終生,面頸部、軀幹、四肢近端等是好發部位。
貧血痣:是一種先天性侷限性血管發育缺陷的疾病。患區血管結構正常但功能有缺陷,貧血痣皮損摩擦後不能引起充血反應。
Marshall-White綜合徵:手掌和足背面板因血管痙攣而顯示缺血性白斑。多見於有神經質中年男性。表現為手背,手掌及足背出現淡白斑,直徑2-4毫米,當上肢下垂一段時間後,手背、前臂淡白色斑疹更明顯。
單純糠疹:好發於兒童,也見於青壯年,面板較黑者多見。典型皮損為邊緣模糊的圓形或卵圓形淡紅色斑,直徑0.5~2.0釐米或更大。數週後淡紅斑逐漸轉變為淡白斑,其上覆蓋少許糠狀鱗屑。皮損數目不定,主要分佈在面部。
結節性硬化:是源於外胚層的器官發育異常所致,病變累及神經系統、面板和眼,85%患者可見色素脫失斑,為葉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白斑,軀幹及上下肢均可出現,在紫外線下看得更為明顯。
小柳-原田綜合徵:是中國及日本人常見的一種內源性葡萄膜炎,常伴有腦膜刺激症、聽功能障礙、白癜風和毛髮變白、脫髮等。
斑駁病:出生時即有色素脫失的斑片,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常見於面部中央、前胸、腹部等身體前側。
特發性點狀白斑:
絕大多數為圓形或橢圓形,直徑一般不超過黃豆截面的直徑,最大直徑不超25px,色為由淡白逐漸變為瓷白色。發病年齡有報道小至3歲,但以50歲以上發病居多。
花斑糠疹:是由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一種淺表真菌病。本病呈慢性,有輕度的炎症,通常無自覺症狀。損害特徵為散在或融合的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斑,上有糠秕狀的脫屑,好發於胸部,背部。
無色素性色素失禁症:又名伊藤黑素減少病。本病病因不明,女性多於男性,50%以上的病例在出生時或嬰幼兒期發病。臨床上有兩種型別:即面板型與神經面板型。多發生於軀幹或四肢,可見線狀或帶狀色素脫失斑,界線清楚。
白化病是由於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減退引起的一種面板及附屬器官黑色素缺乏或合成障礙所導致的遺傳性白斑病。患者視網膜無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現淡粉色,怕光。面板、眉毛、頭髮及其他體毛都呈白色或黃白色。白化病屬於家族遺傳性疾病。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後天性限局性或泛發性面板色素脫失病。由於面板的黑素細胞功能消失引起,但機制還不清楚。全身各部位可發生,常見於指背、腕、前臂、顏面、頸項及生殖器周圍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