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腦外科 副主任醫師 萬鄒

  一、動脈瘤(AN)
  DSA影象顯示為動脈壁上的異常隆起。
  DSA可將動脈瘤的大小、數量、形態、痙攣、出血等情況顯示出來。南昌市第三醫院腦外科萬鄒
  動脈瘤輪廓毛糙或有小尖頂樣突起以及附近的血管移位,都是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徵象。
  顱內動脈瘤的大小和形態很不一致,但一般它都具有一與動脈相連的“頸”。瘤頸較寬大者稱為囊狀動脈瘤,瘤頸較狹小者稱為“漿果形”動脈瘤。此外還有一種沒有頸的動脈瘤,表現為動脈的區域性擴大呈梭形或S型,稱為梭形動脈瘤。有的動脈瘤壁上可有一個或多個子囊突出,稱為分葉狀動脈瘤,這種動脈瘤更易破裂出血。動脈瘤與瘤頸相對的部分稱為“底”。
  動脈瘤直徑在2~2、5釐米之間的稱為大型動脈瘤,超過2、5釐米者稱為巨型動脈瘤。
  DSA檢查要點概括如下:
  1、多角度確認--二個角度或以上;
  2、動脈瘤滯留確認――限於窄頸動脈瘤;
  3、形態確認――囊狀、漿果形、分葉狀、梭形等;
  4、位置確認――多見於(1)前交通動脈,(2)後交通動脈,(3)大腦中動脈,(4)椎動脈。
  二、動靜脈畸形(AVM)
  畸形血管團多位於皮層下區,病變可呈團塊狀、蚯蚓狀或密整合球的血竇狀。有些小病灶僅見一條供血動脈和一條引流靜脈,與AVF類似,多位於腦實質內,病理檢查微血管成分很少。隱匿型見1~2支血管增粗或1支引流靜脈。

  供血動脈粗大迂曲,進入病灶,部分靠近大腦凸面的病灶可見腦膜動脈供血。
  引流靜脈粗大迂曲,常與畸形團同時顯影,此為AVM的特徵表現。有時可見靜脈呈球形擴張。
  盜血現象:由於畸形病變短路,血流大量注入靜脈,因此供血動脈、畸形血管團和引流靜脈早顯而且濃重,其他血管顯示不良或不顯影。
  出血徵象:畸形團的血管缺乏彈力層,血管壁菲薄,易破裂,形成腦內血腫引起佔位效應。急性出血期內可以影響AVM的顯影。
  腦膜腦AVM基本病理改變為腦AVM,同時合併腦膜的AVM。在DSA表現方面,頸內、外動脈雙重供血是本病的特徵。頸外動脈可見枕椎“危險吻合”。靜脈引流可表現為顱內、外靜脈引流或雙重引流。其他表現與AVM相似。
  DSA特徵概括為:
  1、供血動脈――粗大、迂曲;
  2、有畸形團(Nidus);
  3、迴流靜脈――早顯,粗大。
  三、頸動脈海綿竇瘻(CCF)
  是指由於外傷或各種原因的海綿竇血管病變,使頸內、外動脈和/或其分支與海綿竇交通。
  應頸內外動脈分別造影,除了確定瘻口位置外,還要了解動脈“盜血 ”情況、靜脈引流、靜脈竇與海綿間竇發育情況、是否向對側引流、海綿竇擴張情況、是否進入蝶竇、是否有引流靜脈瘤樣擴張及假性動脈瘤。
  DSA特徵概括為:

  1、頸內動脈主幹或分支與海綿竇相通,伴有或不伴有頸外動脈供血;
  2、海綿竇早顯;
  3、與海綿竇有關的靜脈早顯;
  4、“盜血”現象。
  根據DSA的血流動力學可分為高流瘻(大多數外傷性CCF及海綿竇頸內動脈瘤破裂)及低流瘻(海綿竇DAVF),又稱為Parkinson I型、II型。
  Barrow根據DSA上病變動脈血管與海綿竇的關係將其分為以下四型:
  A型:頸內動脈主幹與海綿竇交通
  B型:頸內動脈分支與海綿竇交通
  C型:頸外動脈與海綿竇交通
  D型:為B+C型,即頸內動脈分支和頸外動脈同時與海綿竇交通。
  根據DSA上的靜脈引流特徵又可分為以下5種類型:
  1、前引流:DSA顯示90%以上為眼靜脈增粗,面部和眶部靜脈血迴流障礙,出現相應臨床症狀。
  2、上引流:蝶頂竇(包括外側裂淺靜脈)或深部側裂靜脈引流。常顯示為海綿竇湖樣擴張。
  3、健側引流:通過海綿間竇(前、後)可向健側靜脈引流。
  4、下引流:主要是翼叢。
  5、混合引流:最常見。
  四、硬腦膜動靜脈瘻(DAVF)
  是指動靜脈直接交通在硬腦膜及其附屬物大腦鐮和小腦幕的一類血管性疾病,顱內外供血動脈直接與顱內靜脈竇溝通。
  DAVF的供血動脈相當豐富,在檢查時除進行雙側頸內、外動脈、雙側椎動脈外,還應進行雙側甲狀頸乾和肋頸乾造影,以全面瞭解瘻的供血動脈、瘻口具體部位、大小、型別、引流靜脈以及瘻口血流流速、顱內“盜血”情況和可能存在的危險吻合。
  DSA可見DAVF的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均有不同程度的迂曲擴張,當靜脈竇壓力過高、皮層靜脈迴流不暢時,特別是直接由皮層靜脈引流的DAVF,可見有瀰漫性皮層靜脈擴張、迂曲呈蚯蚓狀或瘤樣擴張,引流靜脈或靜脈竇常在動脈期即顯影,但靜脈竇迴圈時間較正常的迴圈時間長。供血動脈存在的危險吻合及其他血管分支常因瘻口“盜血”而不顯影,在瘻口閉塞後這些血管可顯影。
  DSA特徵概括為:
  1、供血動脈是硬腦膜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椎動脈的腦膜支;
  2、無畸形血管團;
  3、瘻口位於硬腦膜上。
  Herber根據DSA上瘻口部位將DAVF分為四類:
  1、後顱窩DAVF:供血動脈主要為枕動脈;
  2、中顱窩DAVF:供血動脈主要為腦膜中動脈後支;
  3、前顱窩DAVF:供血動脈主要為腦膜中動脈前支;
  4、海綿竇旁DAVF:供血動脈主要為腦膜中動脈和頜內動脈分支。
  根據病變範圍又可分為僅限於硬腦膜的單純性DAVF和範圍更廣的混合性DAVF。
  Cognard根據引流靜脈的型別將DAVF分為:
  I型:血流順行匯入主要靜脈竇內;
  II型:血流逆行入竇(IIa);血流逆行流入皮層靜脈(IIb);或兩者均有(IIa+b);
  III型:血液直接由皮層靜脈引流,不伴有靜脈擴張;
  IV型:直接由皮層靜脈引流,伴有靜脈擴張;
  V型:血液由脊髓靜脈引流。
  五、腦靜脈血管畸形(發育性靜脈異常)
  腦靜脈畸形又稱腦靜脈血管瘤、腦靜脈瘤。由於它外形異常,但仍為相應的組織提供功能性的靜脈引流,所以又稱為發育性靜脈異常。靜脈畸形可分為淺表型和深部型。淺表型指深部髓靜脈區域通過淺表髓靜脈引流入皮質靜脈;深部型指皮質下區域引流入深部靜脈系統。最常見伴發海綿狀血管瘤。文獻報道海綿狀血管瘤中20%~30%伴有靜脈畸形。組織學上區分二者的標準是病變血管間是否存在正常腦組織以及血管管腔的大小。腦靜脈畸形也可伴發其他血管性或非血管性病變,如腫瘤、脫髓鞘疾病、動脈瘤AVM、硬膜動靜脈瘻、煙霧病及頭面眼的血管病變等靜脈畸形常引流遠離這些病灶的正常腦組織的迴流血液,少數情況下也引流這些病灶本身
  血管造影在動脈期沒有病變可見,在毛細血管期可見病變區有“染色”現象,但到靜脈期即澄清,而代之以一擴大的靜脈,有一些小分支匯入其管腔,表現為特徵性的“水母頭樣”靜脈血管,此靜脈最終匯入靜脈竇。沒有佔位跡象,可與膠質瘤鑑別。
  腦迴圈時間正常。病變缺乏供應動脈,沒有“盜血”現象,可與AVM鑑別。
  DSA特徵概括為:
  1、無供血動脈;
  2、無畸形血管團;
  3、異常血管出現在靜脈期;
  4、“水母頭”樣改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