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產科 主治醫師 祝佳

  “宮頸糜爛”這個詞由來已久,“糜爛”聽上去感覺自己的肉從裡到外爛掉了似的,讓許多女性談“糜爛”色變。這個病也讓很多女性難以啟齒,就彷彿生活作風糜爛不堪似的。
  基於這樣的心理狀態,莆田系醫院開始大放厥詞,各種圖文戳中廣大女性脆弱的內心,把糜爛放大到極點,各種鐳射、冷凍、LEEP刀大放異彩,雁過拔毛,恨不得每個走過路過的女性都切一塊宮頸下來。
  最誇張的是,曾經有個25歲的年輕患者,那天來找我做每年的婦科例行檢查。我按常規詢問病史,她說她曾做過LEEP刀。LEEP刀又稱超高頻電波刀,是近年發展起來的專門用來診斷和治療宮頸疾病的一種技術。我一陣驚訝,25歲的年紀宮頸上就被切了一刀,而按理LEEP刀常常用在癌前期病變的診斷和治療上。“就是宮頸糜爛,”她說,“那時候小,意外懷孕了,然後人流手術醒過來的時候,跟我說宮頸糜爛一起幫我治療好了。”
  “宮頸糜爛”到底是什麼?
  宮頸主要有兩種細胞覆蓋,靠近陰道端的是鱗狀上皮細胞,像魚鱗一樣覆蓋在表面看起來很光滑,而靠近子宮那個方向的是柱狀上皮細胞,立在宮頸表面顯的發紅,看起來就像溼疹樣的糜爛。

  在過去的婦科診斷中,由於醫生和患者對“宮頸糜爛”缺乏更多認識,“宮頸糜爛”一詞以往用得非常普遍。傳統思想認為,宮頸糜爛是一定要進行治療的,因為宮頸糜爛意味著宮頸炎症的存在,而長期的炎症刺激會給女性帶來很多危害,可能引起不孕,甚至宮頸癌。

  因此,以前宮頸糜爛常常會被過度治療。過去的醫生總是會用藥物、微波、鐳射或者冷凍等各種方法,破壞糜爛面的柱狀上皮,使其壞死、脫落,以便長出新的鱗狀上皮。對於生過孩子的女性則常常採用錐切,就是在宮頸的部位像削蘋果那樣削掉一層。一些莆田系的醫院則大量的抗生素濫用,或對年輕、未婚的女性過分進行手術切除,甚至是破壞性的治療,對這部分女性今後懷孕後的宮頸機能、分娩後的宮口擴張情況造成破壞性影響,從而增加流產或難產率。
  “宮頸糜爛”不是病!
  宮頸糜爛很多時候只是健康的宮頸柱狀上皮外翻,是一種生理現象,不是真正的病。說到底,實際上是過去對宮頸的一種正常表現的錯誤認識。
  從2008年開始,《婦產科學》教材取消“宮頸糜爛”病名,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這一生理現象取代。正常情況下,柱狀上皮細胞和鱗狀上皮細胞是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有點類似拉鋸戰,這個區域在醫學上被命名為“鱗柱交界區”,它可隨雌激素的變化而移動。青春期後,因為雌激素的增加,頸管的柱狀上皮增生,從宮頸口向外移覆蓋了鱗狀上皮,使該部位的組織呈細顆粒狀的紅色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糜爛”。妊娠期、以及口服避孕藥也可致鱗柱交界外移,形成生理性宮頸糜爛,而絕經後隨雌激素水平下降,鱗柱交界又退回宮頸管。所以更年期後很少見到“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需要治療嗎?
  前面已經說到,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宮頸糜爛”只是一個症狀學描述,而不是一個臨床診斷。雖然這樣說,但對於宮頸疾病的篩查依舊任重而道遠。
  廣大女性所需要做的就是定期宮頸塗片和HPV的檢查,醫生根據症狀和報告來判斷它究竟與宮頸病變有關,還是隻是由於激素變化導致的。如果宮頸上沒有病原微生物感染,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及HPV病毒學檢查正常,那麼,這樣的“宮頸糜爛”無需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