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副主任醫師 喬樑

  亞臨床冠脈粥樣硬化是目前熱門的話題,也是預防心臟病方面相當值得關注的問題。

  因為這些病人相當的危險,他們的動脈已經有粥樣硬化的病變,這些病變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導致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但是他們自己完全沒有症狀。

  其實這種例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比如某個明星昨天好好的,今天就死了。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如何檢測是我們醫生該關注的問題。

  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就是指我們通過影像學的方法可以檢測到病變,但是他們沒有任何症狀。

  如果不做檢查,我們還不能稱他們為病人,因為沒有症狀和體徵,經過檢查發現有病變了,才稱他們為病人。

  對於亞臨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目前的檢測手段有兩種。

  對於人群的篩查是通過危險因素,詢問他的年齡、性別、直系親屬的健康狀況,抽不抽菸、血壓高不高,抽血檢查血脂和血糖等等,這種傳統的方式我們可以用Framingham 危險評分同時參照我們國家制定的指南,將病人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種。

  如果病人是高危的,那就要對他進行干預,加強預防。但是對於低危和中危的病人,Framingham 危險評分存在很大的缺陷,就是會漏檢。

  所以現在有了第二種檢測方法,就是影像學的技術,但是這種影像學技術必須是無創的。現在應用比較廣泛的是頸動脈超聲和冠狀動脈鈣化掃描,值得注意的是冠狀動脈鈣化掃描不是冠狀動脈的CT造影,而是普通的CT檢查,不需要造影劑來強化。

  通過CT掃描可以進行冠狀動脈鈣化的積分,而頸動脈超聲主要是看內膜中層的厚度。

  目前來看,這兩項技術對於Framingham 危險評分有大大的提升。對低危和中危的病人可以重新進行危險分層,比如用Framingham 危險評分將病人評為低危,但是用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可以把病人分成三大類,既有低危和中危也有高危,所以這類影像學技術可以提升危險分層的能力。

  頸動脈內膜中層的厚度和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是比較容易測得的,相比而言,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對於判斷冠心病更為重要,而頸動脈內膜中層的厚度對於預測腦卒中更有效,所以將這兩個結合起來對於預測心腦血管疾病更有效。

  如果我們只關注心血管事件,那麼就可以在低危和中危的病人中進行危險因素的篩查,如果懷疑他有問題,可以建議他做冠脈CT,這個比較便宜而且輻射小,如果他的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是正常的,你還是懷疑他有問題,可以再做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篩查,如果這兩個技術的檢查結果都沒有問題,那病人就是低危的。如果重新發現問題,可以把病人劃分為中危或者高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