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主任醫師 褚瑞海

  孕期病毒感染可導致三種不同的圍產結局――無影響、自發性流產和先天性病毒綜合徵。

  目前,除了那些已知的 TORCH 感染(包括弓形蟲、其他微生物、風疹病毒、鉅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產前護理對病毒感染的產前治療缺乏確切的標準。雖然這些指南均提及對感染的診斷,但是尚沒有有效的預防策略或治療方法來防止妊娠不良結局。

  隨著流行病風險日益增加並嚴重影響母嬰安全,瞭解孕期病毒感染機制與防治措施變得格外重要。下面,我們將著重對常見的病毒感染進行闡述。

  單純性皰疹病毒

  在美國,單純性皰疹病毒(HSV-2)是最常見的性傳播感染的病毒。HSV-1 和 HSV-2 在已知的八種能夠感染人類的 DNA 病毒之內。HSV-1 和 HSV-2 通過上皮黏膜細胞和破損面板進入人體,然後遷移並潛居在神經組織中。HSV-1 常出現口面部病灶,常存在於三叉神經,HSV-2 則常存在於腰骶神經。兩者均能導致生殖器損傷和脫皮。

  NHANES 指出,HSV-2 發生率女性明顯高於男性。妊娠前影響女性感染風險的因素包括種族、貧窮、可卡因濫用、性行為發生過早、性伴侶數量、性行為和患有細菌性陰道炎等。

  孕婦 HSV 血清陽性率為 72%。這表明任何暴露於 HSV-1 或 HSV-2 都會導致病毒感染和抗體產生。妊娠期間,HSV 感染與自發性流產、宮內生長受限、早產、先天和新生兒皰疹病毒感染有關。但是臨床治療主要是減少母嬰傳播,從而減少新生兒皰疹病毒感染風險。

  妊娠初期出現 HSV-1 和 HSV-2 抗體,圍產期傳播風險最低。相比之下,懷孕後期原發或初次生殖器 HSV 感染,新生兒感染風險為 30%-50%,懷孕早期感染風險<1%。假如原發 HSV 感染出現於妊娠晚期,那麼分娩前抗體無法及時抑制病毒的複製和傳播。母嬰之間經胎盤或上行跨膜傳播不常見;80%-90% 的圍產期傳播發生於分娩時。然而,新生兒 HSV 感染也可能發生複發性皰疹。

  新生兒皰疹感染分為三類:區域性面板、眼部和口部(SEM);中樞神經系統(CNS)有或沒有 SEM;和彌散性疾病(未經治療,死亡率超過 80%)。被感染的新生個表現出明顯的精神不振、失明、癲癇和學習障礙。

  妊娠最後一個月使用抗病毒抑制療法減少了無症狀病毒感染、臨床 HSV 病毒復發和複發性疾病導致剖宮產的可能性。如果分娩前出現病灶或前驅症狀,即使使用了抗病毒抑制療法,也建議行剖宮產來減少胎兒暴露於病毒的風險。

  無症狀 HSV 感染的孕婦分娩時,應避免有創性治療,如人工破膜、胎兒頭皮電極和手術陰道分娩。儘量減少胎兒暴露在可能含病毒的陰道分泌物中。假如發生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則必須權衡早產風險和 HSV 感染風險。一般取決於胎齡和臨床表現。對於有 HSV 病史的孕婦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最佳分娩時間目前尚無共識。

  水痘 - 帶狀皰疹病毒

  水痘是由水痘 - 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原發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的高傳染性自限性疾病,多見於兒童。通過呼吸道分泌物或密切接觸傳播,全身面板出現斑丘疹、水皰疹,開始於面部和軀幹,然後擴散到四肢。病毒潛伏期為 15 天,從出現皮疹前兩天到所有病灶結痂、消失,期間均具有傳染性。水痘 - 帶狀皰疹首次發病後,病毒潛居在脊髓後根神經節。復發可引起帶狀皰疹,常見於成年人。

  孕期原發性水痘感染使母胎髮病率和死亡率明顯升高。兒童的發病常呈自限性,較為溫和,假如孕期發生水痘肺炎,病程常為爆發型。約 10%-20% 的孕婦感染水痘後發展為肺炎,死亡率高達 40%。

  胎兒發病率和死亡率與先天性水痘症候群發生有關。這種綜合徵以肢體發育不全、小頭畸形、腦積水、白內障、宮內生長受限和智力缺陷為特徵。孕 20 周前母體感染水痘,那麼先天性水痘症候群的風險為 0.4%-2%。這種症候群的發生被認為是子宮內水痘病毒被再次啟用而胎兒抵抗原發感染的結果。

  孕期帶狀皰疹較為不常見,發生率約為 0.1%。發生先天性水痘症候群的風險可以忽略,因為母體血液中的抗體阻止病毒通過胎盤感染胎兒。母體在分娩 5 天前或分娩後 2 天內急性感染病毒,新生兒感染髮生率為 10%-20%。這是由於病毒血播散通過胎盤時,母體中不存在病毒抗體。產後 5-10 天,嬰兒開始出現症狀。臨床現象有所不同,可能是面板病灶,也可能是系統性疾病,死亡率約為 30%。

  由於目前尚無可以減少病毒傳染的治療方法,因此孕婦治療的首要目標是減少母體患病率。

  鉅細胞病毒

  鉅細胞病毒(CMV)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病毒,臨床表現多樣。在發達國家,育齡期婦女鉅細胞病毒感染率為 60%,發展中國家為 90%。血清陽性結果是對抗先天性 CMV 感染最重要的因素。發達國家中剩餘的 40% 婦女易受感染;如果孕期發生感染,則會對妊娠產生有害作用。

  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通過接觸感染者閉眼分泌物、尿液、唾液、精液、子宮頸和陰道分泌物、母乳、組織或血液。原發性母體感染約佔易感人群的 1%-4%,血清陽性婦女複發率約為 10%。分娩前母體感染 CMV 多數不易察覺,但是會出現輕度發熱和非特異性臨床症狀,如疲乏、肌痛、鼻炎、咽炎和頭痛。此外,似乎妊娠並不影響感染的臨床嚴重度。

  垂直傳播常見於母體原發性感染後,常常通過以下機制,如病毒感染後經胎盤傳播,分娩通過子宮陰道時經分泌物傳播,產後通過母乳餵養傳播和母體生殖道傳播(罕見)等。

  根據母體感染對胎兒的影響,CMV 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病毒感染,出生患病率約為 0.5%。CMV 主要影響心室、柯蒂氏器官和第八條腦神經,這就可以解釋為何 CMV 感染會導致先天性耳聾。此外,人類神經元細胞在體外可以受到 CMV 感染,這樣就可以解釋胎兒發育期中樞神經系統會受病毒影響的原因。

  胎兒的感染率似乎和隨著孕周而上升。但是疾病的嚴重程度似乎和孕周是相反的。大多數原發性感染的產婦和幾乎所有非原發性感染的產婦分娩的新生兒最初都是無症狀的。10%-15% 最初無症狀的新生兒在三歲前出現神經發育受損症狀。大約 5%-20% 的 CMV 原發性感染的產婦分娩的新生兒在出生時即出現症狀。這些新生兒的死亡率約為 5%。5%-15% 無症狀新生兒未來會出現後遺症。

  CMV 胎兒的產前診斷需要通過羊水穿刺,穿刺時間為推測感染 6 周,孕 21 周以後。超聲有所發現常預示預後不良,超聲正常也不能保證正常結局。羊水中 CMV 的 DNA 定量測定值和產前治療的效果還未被證實。鑑於這個因素,並且自然界中普遍存在這種病毒,目前並不推薦孕婦進行一般篩查。

  風疹病毒

  風疹病毒是 RNA 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傳播,多見於兒童。在成年人身上,風疹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以皮疹為特徵。皮疹初見於面頸部,迅速擴充套件到軀幹和四肢。潛伏期為 12-23 天。感染期為起疹前七天和後七天。25%-50% 患者是無症狀的。孕早期母體感染風疹,胎兒感染率為 50%,孕 12 周後下降到 1%。原發性母體感染的診斷應該進行血清學試驗。胎兒感染的診斷包括胎兒血清 IgM 的檢測或羊水病毒培養。

  母體感染風疹的妊娠結局包括自然流產、胎兒感染、死胎或胎兒生長受限和先天性風疹綜合徵(CRS)。CRS 的風險取決於孕齡。因此,有關胎兒風險和治療的諮詢應該個體化。風疹細胞病理學提出兩個機制――病毒誘導抑制細胞分裂和直接細胞病變效應。

  風疹疫苗在 1960 年出現,一般篩查的實施和孕前疫苗的接種使得先天性風疹感染的風險明顯降低。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統計,在美國,每年大約有 50000 人感染 HIV。其中 80% 通過性行為傳播,20% 通過受汙染的針頭,其餘的通過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大多數感染 HIV 的人群最終發展為 AIDS,最終死於機會性感染疾病或惡性腫瘤。如果不治療,90% 的 HIV 攜帶者 5-10 年後發展為 AIDS。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可以延長預期壽命,即使發展為 AIDS,平均存活時間超過 15 年。

  急性逆轉錄病毒綜合徵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發熱、淋巴結病、咽喉疼痛、皮疹、肌痛 / 關節痛和頭痛。用 HIV 免疫檢測確診(ELISE 或 Western blot)和 HIV 病毒 RNA 檢測。如果不進行治療,CD4 T 細胞水平下降,機會感染可能導致死亡。然而,如上所述,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壽命明顯延長。

  減少 HIV 的母嬰傳播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舉措。妊娠並不影響病程,孕期 HIV 感染包括垂直傳播的風險。HIV 母嬰傳播的具體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在宮內、分娩時或哺乳時傳播。傳播最大的風險來自母體疾病進展,這可能由於母體高 HIV 病毒載量。如果不進行治療,垂直傳播風險高達 25%,由於產前 HIV 檢測、諮詢、母體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新生兒接觸後預防、分娩時使用剖宮產、不使用母乳餵養等措施的推廣,母嬰傳播率降低到 1%。

  體內激素狀態、女性生殖系統黏膜環境調節和女性生殖道形態學改變與孕期 HIV 的易感性有關。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HBV)是慢性肝炎最常見的形式。慢性攜帶者在出現症狀前可以連續多年傳播疾病。感染常發生於幼兒期,常無臨床表現,成為慢性帶菌者。慢性 HBV 感染導致慢性肝功能不全、肝硬化和肝細胞性肝癌風險增加。

  最可能受影響的人群為新生兒,尤其在疾病高發並且缺乏對感染女性診斷的地區,嬰兒很容易成為慢性病毒攜帶者。另一方面,在有產前篩查和足夠的新生兒預防的地區,年輕人群中傳播的主要原因是暴露於受汙染的血液製品和體液或性接觸傳播。

  孕期急性 HBV 感染通常症狀較輕,與致畸性和死亡率無關。治療方法主要為支援療法,和對肝功能生化檢測和凝血酶原時間的監測。除非患者患有急性肝衰竭或者持續性重症肝炎,否則不需要抗病毒治療。未進展到晚期肝臟疾病的患者對慢性乙肝感染有較好的耐受性,但由於偶有肝炎發作,因此需要在各個孕期和產後均進行肝功能檢查。

  減少圍產期傳播風險是重中之重。孕產婦的一般篩查是篩查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婦女。肝功能生化檢測和病毒載量的檢查可以指導治療方案。母親患乙肝的嬰兒應當接受主被動免疫,出生 12 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

  流感病毒

  流感的常見症狀包括咳嗽、發熱、鼻炎、肌痛、頭痛、寒顫和咽喉疼痛。噁心嘔吐、耳炎等症狀較為罕見。常見的體徵有發熱、心動過速、面部潮紅、流涕和經淋巴結病。

  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分為三大類(A,B 和 C),A 型和 B 型是導致人類疾病的主要原因,均與季節性流行病息息相關;A 型可導致大流行。在核蛋白抗原性基礎上,A 型流感病毒還根據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進一步分為不同亞型。H1N1 就是 A 型流感病毒的特殊亞型。微突變導致不斷產生抗原漂移,使之與之前的病毒抗原性完全不同,因此流感疫苗必須每年更新。

  妊娠是流行病和季節性流感患病和死亡的高風險因素。在季節性流感期間,孕婦患流感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大大增高。因此在季節性流感時期,建議孕婦接種流感疫苗。雖然病毒通過胎盤影響胎兒極為罕見,但是母體產生的炎症反應可能會間接影響胎兒。

  在以前的流感大爆發中出現了很多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的病例。1918 年的流感大流行中,自然流產和早產發生率非常高,尤其是患有肺炎的孕婦。1957 年的亞洲流感大流行中,中樞神經系統缺陷和其他一些不良妊娠結局(如出生缺陷、自發性流產、死胎和早產)也隨之增加。

  母體病毒感染和同期白血病、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症的發生密切相關。雖然流感病毒不直接影響胎兒,但是流感伴隨症狀――發熱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高熱會導致不良妊娠結局,尤其是胎兒神經管缺陷。因此,使用退燒藥和補充葉酸等手段減少發熱時間可降低風險。

  CDC 建議:流感季節,任何孕期的所有孕婦都應接種流感疫苗。此外,出現流感症狀的孕婦應當立即進行篩查和治療。

  病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類對其一無所知。如果我們弄清病毒發病機制,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那麼一切難題都會迎刃而解。本文列舉了幾種常見的病毒,闡述了可能潛在的發病機制與預防措施,希望為以後的治療和預防提供新思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